第二節 人才成長的年齡規律(2 / 3)

二、人才創造的最佳年齡

1.各類人才創造的最佳年齡

(1)科技人才

二十世紀初,俄國化學家瓦爾登統計發現,從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和化學中絕大多數最重大的發現是由25―30歲的科學家做出的。

美國專家K?亞當斯對當代4000名學者的科研成果進行統計,發現最佳創造年齡:數學家是37歲,化學家是38歲,物理學家是40歲,工程師是43歲,生物學家是46歲,人類學家是47歲。

美國的丹尼斯在六十年代對738名科學家和技術人才統計,發現最富有成果的年齡是40―43歲。

趙紅洲對1500―1960年全世界1249名傑出科學家和1928項重大科學成果進行統計,發現傑出科學家做出重大貢獻的最佳年齡區是25―45歲,其最佳峰值年齡為37歲左右,而首次貢獻的最佳成名年齡是30歲左右。

張笛梅對公元600―1960年1243位科學家和發明家及1911項科學成果進行統計,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結論:大多數人在30歲左右即開始作出重大發明創造,而在40歲以前作出第一項重大成果的占2/3,約有60!的重大成果是由40歲以前的科學家作出的,25―45歲是科學家和發明家的最佳創造年齡區。

1918年,威曼(Wyman)通過研究發現1900年以前的85項重要發明的平均年齡是35.3歲。1935年,羅斯曼(Ross man)研究了1927―1929年在美國拿到專利權的452位發明家以及1925年美國《工程名人錄》中的258位工程師兼發明家,前一組一生獲得專利平均46.3項,後一組有27.5項。這710位發明家中有61!在25歲前就有第一項發明,他們首次發明的平均年齡是21.3歲,而在40歲以後開始有發明的隻有3.6%;有76.6%在35歲以前獲得第一個專利,平均年齡是29.8歲,最活躍的時期是25―29歲,一生中最重要的發明的平均年齡是38.9歲。

邢潤川和劉金沂對1901年至1979年305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進行了統計研究,發現30―50歲是獲獎者的最佳年齡區,峰值年齡是36歲。其他關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趙紅洲對1901―1960年全世界21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統計研究表明:30―45歲是最佳年齡區,峰值年齡在39歲。朱克曼女士的研究也表明30―45歲是最佳年齡區,平均年齡在39歲左右。

(2)其他人才

萊曼1942年研究52位哲學家,發現他們完成重要著作的平均年齡是35歲。他的另一研究指出:政治及軍事領袖達到事業最高峰的年齡在50―70歲。有人對我軍1955年授銜時的72名高級將領的統計,他們成為團以上傑出指揮員時的平均年齡是2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