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人才的社會地位與作用(1 / 3)

一、現代社會人才的重要地位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二戰後由於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經濟增長中的科技因素比重急劇上升,日本超過60%,美國達到80%多。90年代以來,由電腦和電子工業開拓的,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部門正在全球突飛猛進,迅速發展,西方國家把此稱之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知識革命”。由於經濟結構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發展,現代社會已轉化為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向人們提出了高度而又廣泛的智能要求。而且,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還表現出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科學技術的“創造周期”、“物化周期”、“生命周期”都在不斷縮短;二是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一體化。現在,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各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相互交錯日益密切,不但產生了一係列邊緣學科、綜合學科和橫斷學科,而且科學和技術也相互融合,彼此滲透。這樣,如果各類人才仍然保持過去狹窄的知識和技術,就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智能優化綜合的要求。

所以,在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引起的現代社會經濟結構的巨變麵前,培養造就一批批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已十分緊迫地擺在人類麵前,成為當代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麵臨的重大課題。許多國家把人才問題看作是與當代世界的生態、人口、能源危機一樣的嚴重危機,而且把解決各種危機的出路,寄托在人才問題的解決上。盡管各國有著不同的人才戰略模式,但是對人才問題的危機感與緊迫感都是相同的。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當今世界的經濟競爭,實質上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的競爭,說到底則是人才的競爭。大家都知道,美國經濟最發達,是因為美國科技最先進,而科技最先進,是因為他們有著世界上一流的教育和科技人才隊伍,人才,曆來就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字眼,因為它是智能和知識的象征;人才,又是一個十分莊重的詞語,因為它與國家興亡、民族盛衰息息相關。

今天,人類已進入21世紀,無疑人才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誰贏得人才優勢,誰就能占據競爭的製高點。

古人雲:人才聚,事業興;人才缺,國家衰。得人才者盛天下,失人才者敗天下。人才是各種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古今中外,開創江山,治理天下,發展經濟,昌盛文化,成就事業,靠的都是人才。斯大林說:“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寶貴資本中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美國著名企業家瑪麗?凱說:“優秀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留住優秀人才是優秀公司的標誌。”日本日立公司自創建以來,一直將“事業即人才”作為經營信條,堅信事業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能否培養出公司支柱的人才隊伍。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競爭、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競爭表現為技術的競爭、產品的競爭、服務的競爭等等,但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當今社會最大的競爭力,誰在競爭中擁有掌握知識、技術、創新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和領先地位。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深刻地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去,但隻要留下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無獨有偶,汽車大王斯隆也說過類似的話:“你可以拿我的資產,但將組織留給我,五年之內,我還是可以把那些資產再賺回來。”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也非常精辟地說過:“海爾追求的第一產品是企業人才,而銷售出去的家電則是第二產品。”

今天,人才競爭已經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是國內範圍的競爭,它已發展成為世界範圍的角逐和較量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人類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也越來越發達,這就必然造成人才全球範圍的激烈爭奪戰。

美國的曆史隻有幾百年,但它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一直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隊伍,並且一直在加大力度招引世界各地優秀人才。近年來,美國采取多種考試以優厚獎學金的方式吸引我國優秀大學生赴美留學。而後他們又堅持提供優惠的福利待遇,寬鬆的工作環境等來留住優秀人才。難怪美國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中國是美國人才的搖籃。美國還用高工資、高職位去吸引世界各國的高科技人才。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他們不僅想占領中國市場,更重要的是想要占領人才市場。他們不惜人力、物力、財力搶奪中國的各種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人才已成為發展生產力的根本,成為競爭的關鍵,人才資源不容置疑地成為第一資源。而對於人才的搶奪戰,不再是一個小區域、小範圍的,而成了國際化、全球化的趨勢了。

二、人才的社會作用

既然人才在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那麼他們在人類的文明進步中發揮著哪些積極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