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
【鄉願,德之賊】子曰:“鄉願①,德之賊也。”
【注釋】①鄉願:這種人,平時看起來似乎忠信,行為似乎也合道德,好像沒有可以指責的地方,但他們往往循規蹈矩,虛有其表,沒有實德和遠誌,與俗同流,不能上進。所以容易被冒認作有道德之人,誤導視聽,混淆真德,害處極大,孔孟對這種人都極憤慨。
【參考譯文】孔子說:“沒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大害啊。”
【比類】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論語
【患得患失】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參考譯文】孔子說:“那些淺薄的人可以夠得上事奉君王嗎?當他們沒得到的時候,就擔心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憂心會失去,就什麼都能做得出來了。”
【比類】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四書
【予欲無言】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①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注釋】①述:稱述,傳述。孔子講解,弟子記錄、傳述聽到的內容,意即學習。
【參考譯文】孔子說:“我想不再講話了。”子貢說:“夫子如果不講話,那麼我們這些弟子們還能從您那學到什麼呢?”孔子說:“上天哪裏說什麼呢?四季有條不紊地周行,萬物都自然地生長,上天何嚐說些什麼了呢?”
【輔義】天之道,不以言而加,不以言而損,言無改於天道之自然也。人亦天道之一分,其行有如四時者,其生有如百物者,言語無能改其自然。更進於此,“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莊子?齊物論》),言盛則使人忘乎道之本然,舍道之道,而求道之言也。言雖有可述,然述其所述,非其所以述,如以指指月,人爭視指而遺月。指奪月魄,言掩實行,故夫子欲無言也。
【天下之通喪】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①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注釋】①予:宰予,見《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節。
【參考譯文】孔子說:“小孩出生三年,然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是天下的公認的喪期。予啊對他的父母能有三年的關愛嗎?”
【輔義】子女之孝,如父母之愛,皆自然而然。正是此一點孝心,成就得吾人畢生之事業,吾人應反身認取。
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