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信仰的實踐很重要?
·英雄模範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在人生路途中如何堅守信仰?
親愛的同學:
你好!
前兩天再次收到你的來信,讀到你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理解,並且將其奉為自己一生追求的崇高信仰,我十分欣慰。學生在思想上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老師最高興見到的,也是最讓一個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感到欣慰的。我們知道,信仰是人類對崇高價值目標的敬仰和追求,信仰的堅定性決定著實踐的堅定性。一旦信仰確立,就會決定你人生的明確航向和前進軌跡,你就要在現實生活中去實踐你的信仰,信仰的實踐將是你今後人生中的重要內容。
信仰離不開實踐。事實上,信仰本質上就是實踐的。信仰來自於實踐。唯物主義認為,一切精神的東西都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都可以在客觀物質世界找到源頭。信仰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核心,毫無疑問是在客觀實踐中形成的,並且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確立起來。信仰在實踐中確立,還要在實踐中實現,信仰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必須通過人的實踐行為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地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和民族產生重大作用。如果信仰脫離了實踐,就會失去對人生的指導意義,失去信仰所存在的應有價值,成為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信仰在實踐中產生,又指導實踐,還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被實踐證明了其正確性的信仰會在人的思想和精神上得到進一步的確認,使人們更加堅定地不懈追求、為之奮鬥,而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信仰則會被人們所摒棄。信仰作為一種崇高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念,正如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說的那樣:“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需再回到實踐去。”實際上,信仰與實踐的關係就是知與行、認識與實踐的關係,是具體的、曆史的辯證統一關係。在人類社會裏,沒有脫離實踐而單獨存在的所謂信仰,也沒有完全脫離信仰的盲目實踐,信仰和實踐從始至終都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看,一個人確立信仰並且苦苦追求、矢誌不渝,不斷在實踐中堅定其信仰的過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精神實踐。
在現實中,信仰的實踐是一個既美好又艱辛的過程,為自己的崇高信仰而不斷奮鬥,反映了一種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這種奮鬥和追求本身就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但是,你想收獲成功的碩果,就必須付出無數的汗水和心血。因此,胸懷崇高信仰的同學在實踐信仰的時候,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既要堅定必勝的信念,又要鼓起麵對挫折的勇氣,還要磨礪出克服一切困難的堅強意誌。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是同學們實踐信仰的光輝典範;在和平年代,我們仍然能在現實中找到許多非常鮮活的、令人感動的實例。
馮艾,一個外表柔弱的女大學生,2000年8月從複旦大學本科畢業後,毅然報名參加了“中國青年誌願者扶貧接力計劃”活動,去寧夏西吉縣支教。西吉是全國聞名的國家級貧困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氣候惡劣,馮艾所在學校的教學和生活條件非常簡陋。但是,她沒有被這樣的艱苦環境嚇跑,環境不好就適應環境,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遇到困難就克服困難,她為當地上學困難的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腔熱情和無數汗水。馮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遠離繁華的大都市,三度參與中國青年誌願者大型項目,邊陲山區、遙遠海外、救災前線,處處都留下了她柔弱又堅強的身影,很多人都難以想象在她嬌小的身軀裏蘊藏著這樣巨大的力量。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信仰和“誌願服務,人人能為,人人可為”的誌願者信念支持著她,使她在誌願服務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和艱苦磨煉,使她更加成熟和堅定。馮艾對身邊的朋友說: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曆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馮艾在信仰的實踐過程中收獲了生活的艱辛和快樂,收獲了人生的真諦,希望同學們在馮艾的實踐中也能收獲自己的信仰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