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姓祝,人們管我叫祝朝奉。朝奉,是當時流行的官稱。咱們大宋設有朝奉大夫、朝奉郎等官職,前者為從六品,後者為正七品。說實話,老夫並沒有做過朝奉大夫或朝奉郎實職,隻是因為對朝廷貢獻較大而獲得過朝奉郎的頭銜。在老百姓看來,成為一個朝奉似乎很了不起,其實隻要舍得花銀子,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朝奉大夫或朝奉郎的頭銜。正因為如此,大凡資財豐厚的富豪都樂意獲取朝奉的頭銜,以至於朝奉漸漸成為富貴人家的尊稱。
我覺得,朝廷把朝奉頭銜授予咱們富豪,可謂兩全其美。從朝廷這邊看,隻是出讓了有名無實的官銜,卻得到光亮亮的金銀充實國庫,並收買富豪效忠朝廷;從富豪這邊看,有了朝廷授予的官銜,不但在社會上風光體麵,而且還享受一些優惠待遇。對此我深有體會,有了朝奉這個頭銜,無論與官府還是與民眾打交道,我都感覺腰板挺得直。
當然,做人要挺直腰板,僅有朝奉虛銜是不夠的,必須有實力做後盾。咱們祝家莊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村坊,居住著幾千戶人家,村民多半姓祝。老夫有三個兒子,長子祝龍,次子祝虎,三子祝彪;三人都長得人高馬大,武藝超群,人稱“祝氏三傑”。論財力,論人力,咱家在祝家莊首屈一指,因此老夫自然成為全村家長。小時候,我記得爺爺當家長,爺爺過世後爹爹當家長,爹爹過世後我當家長。咱家接連做了三代家長,這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是搞世襲。當時如果搞什麼村民選舉,我肯定我能夠高票當選,因為我在村民的威望沒人可以超越。我常想,祝家莊如果換上別人當家長,好多人未必擺得平,好多事未必搞得定。
當好一個大村莊的家長,其實也不容易,上要管天文地理,下要管雞毛蒜皮。比如說,像涉及稅負徭役之類的大事,沒有我家長出麵做工作,官府很難完成征收任務。年景好的話,村民多半願意上交皇糧國稅,也有些“釘子戶”軟拖硬抗,隻有家長親自發話了,他們才答應上交;遇到災荒年歲,官府需要家長穩住村民,村民需要家長爭取官府開恩,為他們減免稅賦,若能得到賑災錢物更是喜出望外。另外民間向來有一種說法,好鐵不打釘,好兒不當兵。官府到鄉村征兵的時候,村裏的壯丁總會想辦法逃避。家長如果放手不管,官府根本招不到足夠的兵員。家長出麵過問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道理很簡單,首先家長熟悉情況,諸如誰家有幾個孩子、孩子有多大、哪個孩子可以去當兵等等,咱們無不了如指掌;其次家長具有權威,指定哪個去當兵哪個就得去,誰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畢竟你是本鄉本土的人,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除了與官府相關的大事以外,諸如婚喪喜慶呀,婆媳不和呀,鄰裏吵架呀,甚至男女通奸等等,往往也需要家長出麵調停。在調解民事糾紛的時候,我嚴格遵從大宋法律和儒家五常,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從不偏袒任何一方。特別對於那些不守婦道的女人,我向來主張從嚴查處,該脫光衣服遊街示眾的便讓她遊街示眾,該投入水裏溺死的便讓她溺死。為了保持民風淳樸,犧牲幾個小淫婦在所不惜。
實際上,凡是涉及村莊內部的事情都很好處理,因為我是祝家莊的家長,我的地盤我做主,我說的話就算數,我拍的板就定案。不過,出了祝家莊地界,我的影響力就很有限。在咱們獨龍岡一帶,並列三個村坊,東邊是李家莊,中間是祝家莊,西邊是扈家莊。那年頭,國家麵臨內憂外患,邊境有強敵虎視眈眈,內部有盜賊為非作歹。據我所知,梁山泊一帶就集聚了許多強人,專門打家劫舍。為了保護一方平安,我們三個村莊立下生死誓願,齊心協力,共同抵禦草寇;不管哪個村莊遇到麻煩,別的兩個村莊馬上響應,迅速組織人馬救助。三個村莊合算起來,大約有一兩萬軍馬。這是我們的基本力量,通常對付山寨草寇或江湖強盜綽綽有餘。扈家莊家長扈太公有一個女兒叫扈三娘,武藝十分高強,堪稱女中豪傑。她是我的小兒子祝彪的未婚妻,她一旦嫁到祝家莊,咱們更是如虎添翼。可惜,後來梁山草寇無故侵擾祝家莊,害得我家破人亡;扈太公一家也幾乎被趕盡殺絕,扈三娘被草寇俘獲,配給矮腳虎王英……回想這段往事,實在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