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謀略隻是為達到目的服務。不管什麼計謀,能夠達到目的就算巧妙;不管什麼策略,能夠解決問題就算高明。由此可見,檢驗謀略的高低與優劣,關鍵是看結果。換句話說,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是謀略的真諦,對此我不僅心領神會,而且隨心所欲地運用,並創造了一些典型案例。比如說,為了逼朱仝上梁山,那次他帶知府的小衙內看燈,我讓李逵殺死了小衙內,使朱仝無法麵對善待自己的知府,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山入夥。此外,為了賺盧員外入夥,我假冒算命的先生光顧盧府,將盧員外忽悠了一番,說他犯太歲有血光之災,並在他家牆壁上題寫了一首藏頭反詩,結果害得盧員外失去家產和妻子,關進牢房吃盡了苦頭,最終被梁山好漢營救,不得不加入我們的陣營。誠然,以上兩種做法,看上去不太道德,甚至很殘忍,在道義上存在缺陷,可是我們的目的實現了,盧員外和朱仝都因此走上山寨,這說明謀略是成功的。作為軍師,我的職責就是為山寨出謀劃策,當謀略與道義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無疑選擇謀略而放棄道義。實際上,許多滿口仁義道德的正人君子,為人處世並不怎麼講道德,與其那樣口是心非,倒不如拋開假仁假義,為實現某種目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作為山寨軍師,我自認為是稱職的。不過,我的性格和才能適合當軍師,隻能輔佐別人幹事業,而不能單獨扛大旗。比較而言,晁大哥、宋大哥更適合做山寨之主。他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為人重義氣,仗義疏財,善於結交天下好漢。所不同的是,晁大哥實際上表麵上粗獷勇猛,心胸寬宏溫厚,骨子裏婆婆媽媽的,缺乏遠見卓識;而宋大哥富有心計,表麵上婆婆媽媽的,動不動就哭鼻子流眼淚,骨子裏城府很深。從我個人角度講,我更喜歡與晁大哥搭檔,因為他比較倚重我這個軍師,不說對我言聽計從,至少在重大問題上,不會偏離我的主張。假如晁大哥沒有早逝,梁山泊可能是另一種命運。宋大哥來到梁山,山寨的權力中心便悄悄向他轉移,特別是晁大哥去世之後,他理所當然成為權力核心。憑借權力意誌和個人聲望,他引領梁山兄弟走上了招安道路。說實話,我並不讚同走招安路線,也不指望得到朝廷封賞。李逵經常嘮叨:招安,招什麼鳥安!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宋江哥哥做個皇帝,吳用先生做個宰相,兄弟們都做個將軍,在那裏快活多好!很明顯,李逵頭腦簡單,想法比較幼稚。仔細審視大宋局勢,不難發現國家正處於危急存亡之際,外麵有遼金等強敵虎視眈眈,內部奸佞當權官場腐敗,方臘、田虎和王慶等聚眾鬧事,局勢越來越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堅持與朝廷對抗,不斷發展壯大自身力量,“殺去東京,奪了鳥位”並非不可能。到時候,宋大哥當上開國皇帝,兄弟們出將入相,想怎麼風光就怎麼風光。
對於招安問題,我曾經唆使李逵、武鬆和阮氏兄弟出麵騷擾,卻無法動搖宋大哥的決心。然而,一旦接受了招安,果真能為梁山兄弟帶來諸多好處麼?回答是否定的。歸順朝廷之後,那些奸佞的權臣依舊對我們心懷嫉恨,總是想方設法排擠或打壓,不是克扣軍餉,就是故意刁難。招安不久,宋大哥奉詔率領梁山泊將士出征大遼,作戰節節勝利。關鍵時刻,大遼國主派歐陽侍郎談判,以非常優厚的條件勸說宋大哥投奔大遼。依我看,這是一個好機會。在大遼局勢危急的情況下,我們倒戈歸順大遼,遼主一定兌現許下的諾言,決不會虧待宋大哥和梁山兄弟。即使我們打敗遼兵,立了大功,也未必能得到提升和重賞。有鑒於此,我覺得投奔大遼,既勝於待在梁山水泊,也勝於為大宋朝廷效勞。唉,可惜這事我做不了主。宋大哥聽了我的想法,語重心長地說:“軍師差矣,若從大遼,此事切不可提。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