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1 / 2)

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施菁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服務貿易作為新興產業的先驅,已經逐漸趕超貨物貿易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的地位。我國服務貿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遠遠不及世界水平,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服務業進入我國市場,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更加艱難。本文通過對其現狀及存在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國際服務貿易 服務業 現狀

一、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現狀概述

(一)發展規模

近年來,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從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方麵來說,近十幾年來,我國國際服務貿易正在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長,但明顯落後於貨物貿易,而且長期呈現逆差狀態。從服務貿易在我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來說,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卻依舊遠遠不及發達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服務貿易在發達國家的經濟所占比重基本都是接近或超過七成,而我國卻隻有四成。

(二)行業結構

在我國,服務貿易仍然主要集中在傳統服務業上,旅遊、運輸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增勢平穩,建築、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谘詢等領域的跨境服務以及承接服務外包快速增長。

旅遊業仍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最主要部門,占據我國服務貿易行業的半壁江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服務貿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規模迅速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排名也進入世界前列。運輸服務是我國服務貿易行業的第二大部門,很長一段時期內運輸服務一直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在服務貿易相對發達的今天,運輸服務作為基礎性行業和支撐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三)發展特征

第一,起步較晚,發展較快,潛力巨大。改革開放以前,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在我國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事實上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真正開始於改革開放以後,比發達國家晚了許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1年至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

第二,傳統服務行業仍占主要地位。從結構方麵來說,旅遊、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部門仍占據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地位,2010年,旅遊和運輸行業所占服務貿易行業的比重高居榜首,分別是26.9%和20.1%,出口額也分別達到458.1億美元和342.1億美元,兩者幾乎就已占據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出口市場的半壁江山。

第三,區域發展不平衡。就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域分化而言,一直是東中西三個層次的,服務貿易的發展也不例外,以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天津等東部沿海城市為主,是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地區,沿海發達地區由於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較發達的現代經濟較內陸地區相比有明顯的優勢。

二、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較低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不重視發展第三產業,導致服務業的發展滯後於經濟的發展,我國服務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相當低,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也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服務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達到50%左右,而我國卻不到35%,不足美國的一半,接近於一般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服務貿易結構不平衡

隨著全球科技產業化浪潮的不斷發展,一些新興的服務行業迅速崛起並快速進入服務貿易領域。近年來金融、保險、通訊服務、數據處理、技術服務、谘詢服務、廣告等項目的服務貿易迅速發展,遠遠快於傳統項目的服務貿易。然而在我國服務貿易仍主要集中於傳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優勢型部門,旅遊、運輸等傳統服務占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地位,而金融、保險、谘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的資本、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還比較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