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遊仙詩》雲:翩翩鳳轄,逢此網羅。(《太平廣記》四百引《續齊諧記》。)嵇康有《白首賦》。(《文選》二十三《謝惠連秋懷詩》李善注。)嵇康《懷香賦序》曰:餘以太簇之月,登於曆山之陽,仰眺崇岡,俯察幽阪。乃睹懷香,生蒙楚之間。曾見斯草,植於廣廈之庭,或被帝王之囿;怪其遐棄,遂遷而樹於中唐。華麗則殊采阿那,芳實則可以藏書。又感其棄本高崖,委身階庭,似傅說顯殷,四叟歸漢,故因事義賦之。(《藝文類聚》八十一。案《太平禦覽》九百八十三引嵇含《槐香賦》,文與此同;《類聚》以為康作,非也。嚴可均輯《全三國文》據《類聚》錄之;張溥本亦存其目,並誤。)嵇康《酒賦》雲:重酎至清,淵凝冰潔,滋液兼備。(《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八。案同卷又引嵇含《酒賦》雲:“浮螘萍連,醪華鱗設。”疑此四句亦嵇含之文。)嵇康《蠶賦》曰:食桑而吐絲,前亂而後治。(《太平禦覽》八百十四。)嵇康《琴讚》雲:懿吾雅器,載璞靈山;體具德真,清和自然。澡以春雪,澹若洞泉;溫乎其仁,玉潤外鮮。昔在黃農,神物以臻;穆穆重華,托心五弦。(“托心”《書鈔》作“記以”,據《初學記》十六引改。)閑邪納正,亹亹其仙。宣和養氣,(《初學記》十六兩引,一作“素”。)介乃遐年。(《北堂書鈔》一百九。)嵇康《太師箴》曰:若會酒坐,見人爭語,其形勢似欲轉盛,便當舍去,此鬥之兆也。(《太平禦覽》四百九十六。
嚴可均曰:“此疑是序,未敢定之。”今案:此《家誡》也,見本集第十卷;《禦覽》誤題爾。)嵇康《燈銘》: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耀,華縵長舒。(見《全三國文》,不著所出。今案:《雜詩》也,見本集第一卷,亦見《文選》。)《嵇康集目錄》(《世說》注,《禦覽》引作《嵇康集序》)曰:孫登者,字公和,不知何許人。無家屬,於汲縣北山土窟中得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發自覆。好讀《易》;鼓一弦琴。見者皆親樂之;每所止家,輒給其衣服飲食,得無辭讓。(《魏誌》《王粲傳》注,《世說新語》《棲逸篇》注,《禦覽》二十七,又九百九十九。)《嵇康文集錄》注曰:河內山嶔守潁川,山公族父。(《文選》《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李善注。)《嵇康文集錄》注曰:阿都,呂仲悌,東平人也。(同上)
《嵇康集》著錄考
《隋書》《經籍誌》: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梁十五卷,錄一卷。)
《唐書》《經籍誌》:《嵇康集》十五卷。
《新唐書》《藝文誌》:《嵇康集》十五卷。
《宋史》《藝文誌》:《嵇康集》十卷。
《崇文總目》:《嵇康集》十卷。
鄭樵《通誌》《藝文略》: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五卷。
晁公武《郡齋讀書誌》:《嵇康集》十卷。右魏嵇康叔夜也,譙國人。康美詞氣,有豐儀,不事藻飾。學不師受,博覽該通;長好老莊,屬文玄遠。以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景元初,鍾會譖於晉文帝,遇害。
尤袤《遂初堂書目》:《嵇康集》。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嵇中散集》十卷。魏中散大夫譙嵇康叔夜撰。本姓奚,自會稽徙譙之銍縣稽山,家其側,遂氏焉;取稽字之上,誌其本也。所著文論六七萬言,今存於世者僅如此;《唐誌》猶有十五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嵇康集》十卷。(案下全引晁氏《讀書誌》,陳氏《解題》,並已見。)楊士奇《文淵閣書目》:《嵇康文集》。(一部,一冊。闕。)葉盛《菉竹堂書目》:《嵇康文集》一冊。
焦竑《國史》《經籍誌》:《嵇康集》十五卷。
錢謙益《絳雲樓書目》:《嵇中散集》二冊。(陳景雲注雲:十卷。黃刻佳。)錢曾《述古堂藏書目》:《嵇中散集》十卷。
《四庫全書總目》:《嵇中散集》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舊本題晉嵇康撰。案康為司馬昭所害,時當塗之祚未終,則康當為魏人,不當為晉人,《晉書》立傳,實房喬等之舛誤。
本集因而題之,非也。《隋書》《經籍誌》載康文集十五卷。新舊《唐書》並同。鄭樵《通誌略》所載卷數,尚合。至陳振孫《書錄解題》,則已作十卷。且稱“康所著文論六七萬言,今存於世者,僅如此。”則宋時已無全本矣。疑鄭樵所載亦因仍舊史之文,未必真見十五卷之本也。王楙《野客叢書》(見卷八)雲:“《嵇康傳》曰,康善談名理,能屬文,撰《高士傳讚》,作《太師箴》,《聲無哀樂論》。餘(明刻本《野客叢書》作‘仆’)得毘陵賀方回家所藏繕寫《嵇康集》十卷,有詩六十八首,今《文選》所載(有‘康詩’二字)才三數首;
《選》惟載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一首,不知又有《與呂長悌絕交》一書;《選》惟載《養生論》一篇,不知又有《與向子期論養生難答》一篇,四千餘言,辯論甚悉。集又有《宅無吉凶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難張遼(“遼”下尚有一字,已泐)自然好學論》一首;《管蔡論》,《釋私論》,《明膽論》等文。(其詞旨玄遠,率根於理;讀之可想見當時之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