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概論(一)(1 / 1)

第一節係統開發的背景和過程

一、係統開發的目的和意義

建國以來,我國共修建8.6萬多座堤壩,其中15米以上大壩有1.8萬多座,30米以上大壩有近3000座。這些工程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相當一部分大壩存在著某些不安全因素,有的已運行30多年甚至更長,壩體材料逐漸老化;有些大壩出現危及大壩安全的裂縫和病變;有些大壩的壩址地質條件複雜,導致大壩安全度偏低;還有些大壩的防洪標準較低等。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工程效益的發揮,甚至威脅著下遊千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大壩的規模日趨巨大(如三峽、龍羊峽、二灘、小浪底)等所以大壩的安全顯得更為突出。

以往通常采用分析觀測資料、建立數學監控模型的方法對大壩的工作性態進行分析和監控。然而,由於大壩工作條件複雜,特別像龍羊峽水電站大壩等高壩大庫,僅僅采用上述方法監測還有其局限性,最終的綜合分析仍需由經驗豐富的專家或專家小組來完成;特別是汛期出現險情時,各級領導親臨現場,組織專家小組進行監測,決策應急措施。

與此同時,大壩的觀測資料很多,處理和分析工作量很大,由於各種條件限製,水電站和水庫管理單位的技術人員很難進行及時處理,一般要委托有關單位用1~2年時間來完成,從而不能將分析成果及時用於監控大壩的安全運行,也就不能及時發現隱患,以至延誤時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為了大壩安全進行定期檢查,上級主管部門和水電站或水庫管理單位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

大壩安全綜合評價專家係統以下簡稱“專家係統”通過訪問專家,並依據有關大壩安全法規、設計規範和專家知識等,歸納整理成知識庫和推理知識庫;綜合應用國內外在這一領域中的先進科研成果,建立具有多功能的方法庫;結合具體工程,及時整理和分析有關資料,建立數據庫和圖庫;然後應用模式識別或模糊評判,通過綜合推理求解方式對四大庫進行綜合調用,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對大壩安全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和輔助決策,實現實時分析大壩安全狀態、綜合評價大壩安全狀況等目標。因此,本係統對確保大壩安全,改善運行管理水平等都將起到重大作用。同時,專家知和實踐經驗是寶貴的財富,通過建立專家係統將專家的知識整理成知識庫,使其體係化、完整化並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避免由於專家年齡老化導致這些知識的消失。因此,建立專家係統又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和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