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是一首農民反抗重租剝削的詩。當奴隸社會解體的時候,封建生產關係已在開始發展,少數占有少量私田的自由農民,除要為公田無償服役外,還要繳納“履畝之稅”,或十取其二,或三取其二,苛政之下,衣食艱難。於是,自由農民發出了對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怨恨和控訴。他們不甘於被奴役和被壓迫的生活,決心離開這鼠輩橫行的社會,向往到安居樂業、直道而行的樂國去,過那美好幸福的生活。當然,“理想園”在當時是不會有的;但農民相率逃亡行動的本身,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強烈的反壓迫精神的體現。
【注釋】
①碩鼠:猶“鼫鼠”,大田鼠,喜食穀物,詩人把它比作貪得無厭的剝削者。
②三歲:泛指多年。貫:《魯詩》作“宦”,意為養活服侍。女:《韓詩》作“汝”,指碩鼠以諷喻剝削者。
③莫我肯顧:即“莫肯顧我”的倒文,言不肯給我照顧。
④逝:通“誓”,表示決絕之詞。去女:離你而去。
⑤適:往、到。樂土:沒有壓迫剝削,享有自由平等的地方。
⑥爰:乃、於是。所:處所。得所:言得安居之所。
⑦德:感德、恩惠。
⑧直:通“值”,價值、代價;或謂直道而行。
⑨勞:慰勞、安撫。
⑩之:猶“其”,用同時間副詞“將”或“還”。永號:長號。言誰還會長籲短歎。或謂“之”猶“往”,用作動詞。言誰去了會感到痛苦長號。
唐風
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至子燮父改國號曰晉,以其地在晉水之北,故名晉陽。後南徙曲沃,又遷於絳。唐所屬地區,約在今山西太原以南,沿汾水一帶如曲沃、絳縣、翼城等處。《唐風》大致就是在東周和春秋初期采集於這些地區的詩歌。
因唐改號為晉,故《唐風》實即《晉風》,“不謂之晉而謂之唐,蓋仍其始封之舊號”(朱熹《詩集傳》),大約寓有興亡繼絕的意思。自昭公分封桓叔於曲沃之後,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有六七十年之久。地瘠民貧,動蕩不安。聽讒有刺,征役有怨。有的人好樂無荒,勉為良士;有的人骨肉離散,孤苦無援;有的人頹廢自放,發而為不勝沒落的悲哀。凡此種種,也許就是所謂唐堯憂深思遠的遺風吧。
《唐風》有詩十二篇,這裏選其中的四篇。
蟋蟀
蟋蟀在堂①,歲聿其莫②。今我不樂,日月其除③。無已大康④,職思其居⑤。好樂無荒⑥,良士瞿瞿⑦!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⑧。今我不樂,日月其邁⑨。無已大康,職思其外⑩。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蟋蟀》是一首士大夫歲暮傷時感事的詩。這位詩人,當歲暮天寒,深感流光易逝,年時不再,人生應及時行樂,不要自取煩惱。但“好樂無荒”,他也頗知自勵,經常想到自己工作的職責,經常想到國家的內憂外患,再三強調以良士作為自己學習的楷模。也許詩人本身就是良士一流人物,猶有陶唐氏之遺風,故能憂深思遠,蒿目時艱。比起那些醉生夢死,但圖一己之私利,不管國家之前途的沒落貴族來說,似要高尚得多。
【注釋】
①蟋蟀:昆蟲名,直翅目,蟋蟀科。一般生活在野外。當秋冬天氣由涼轉冷的時候,它便由野外轉入室內過冬。在堂:進入堂屋。言蟋蟀在堂,是歲暮天寒的時節了。
②聿:同“曰”,語氣助詞。莫:古“暮”字。其莫:猶“將莫”。其:用作時間副詞。
③日月:時光。除:流逝。上兩句言:今我如不及時行樂,光陰將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