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台灣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
名社名店
作者:何永芳
早在20世紀30年代,“身心靈”思潮就在美國非常流行,並且成就了各行各業眾多偉大人物。 “身心靈”指“身體、心態與感知的和諧統一,達到一種放鬆、放開的境界,隻有當我們放開、放鬆,心中所想所願就會更容易抵達”。台灣心靈工坊文化公司(以下簡稱心靈工坊)正是這麼一個讓人抵達心中美好願景的地方。
心靈工坊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一直有26位股東。2001年,這26位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商議成立心靈工坊。作為總編輯的王桂花,從心靈工坊成立初就加入,由於兼任總經理,她兼任各職,企劃、編輯和經營都要全力兼顧。就是這一群人,為了做思想觀念的帶動者、文化現象的觀察者、本土經驗的整理者、生命故事的關懷者,傾其所有,為身心靈文化抹上了靈動的色彩。
“智囊團”董事會:盡可能地體現書的價值
熟悉心靈工坊的人都知道,心靈工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股東數(26名)遠遠多於員工數(11名)。心靈工坊的董事會由26名股東組成,王桂花一直用“夥伴”來稱謂這些股東。與其他團體的董事會不一樣的是,心靈工坊的這些“夥伴”組成了谘詢委員會,一個強大的智囊團。由於這個智囊團的存在,心靈工坊的每一本選書,都能盡可能地體現書的價值所在。
股東們,也就是谘詢委員會的成員,他們的專業背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都是身心靈領域裏的佼佼者。王桂花說:“我們這一群夥伴都活躍於台灣的不同學術領域裏,比方說心靈工坊發行人王浩威是台灣心理治療協會的理事長;舞蹈治療師李宗芹是台灣舞蹈治療第一人,也是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的創辦人,在舞蹈治療界負有盛名;公司谘詢委員會的召集人、谘詢總顧問餘德慧教授在生死學學臨終關懷領域很有造詣,等等。這些人在台灣的心理衛生領域的各個角落都處於發揮影響力的位置。而我本身也是學心理學的,是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的理事。”
此外,由於谘詢委員會的成員大多步入中年,對台灣心理文化所經曆的洗禮都很熟悉。同時他們也是整理、提供這個領域資訊的人,大家很清楚在這個領域應該走哪一步、怎麼走。這樣的一群身心靈工作者走在一起,不再是去探索,而是在華文身心靈閱讀領域裏,各自施展已經積累的經驗、已經修煉成的才華專長,因此了解華文讀者最需要什麼樣的書。
委員們的專業在另一方麵也有它的遺憾,因為都是做學術出身,並不擅長生意,公司的經營重擔便全部落在總編輯王桂花身上。而王桂花融合這些知識分子,自有她的底氣和自信。王桂花早先在張老師文化公司任職,有二十多年做雜誌、出版經驗,成立心靈工坊後,她憑借專長擔任起經營的大任,隻手打天下。
用專業、成熟來形容心靈工坊實不為過。正是有了這兩個必須而難得的特點,心靈工坊總能衝破重重困難,推出讓人心動不已的作品,也逐步靠近他們最早“希望一些好書,不會因為出版機製與商業考慮而被犧牲”的目標。《當生命陷落時》、《心靈寫作》、《叔本華的眼淚》、《生命的禮物》、《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好走》等,都是他們引進的為人熟知的作品。其中《當生命陷落時》這本書,挽救了前幾年因台灣經濟不景氣而失和的諸多家庭。當時很多人都處在生命的低潮,這本書剛好成為他們的安慰,啟發了很多低落的心靈。這本書在當時成為很多人送禮的首選之物,一度成為心靈工坊的招牌書。作者佩瑪·丘卓也逐漸被越來越多台灣讀者認識、認可。
心靈團隊:聰明忙碌的螞蟻最終會築成幸福的堡壘
心靈工坊從成立起就一直專注於身心靈圖書的出版。王桂花稱,“這方麵的內容本身已經非常廣泛,自公司成立這十年,我們都在做保守經營,但這個領域還有非常多可以發掘的”。他們跟著自己的能力、關懷、目標一路發展,到現在為止做成了很多書係。由最早的大師經典係列、身心整合係列、生命關懷係列、和諧人生係列等一直發展到後來的青春成長係列、生活美學係列等。書係都是邊做邊慢慢發展出來的。比如關懷生命係列(Living),心靈工坊曾做了一本叫《慢食府城》的書,這是一本有些創意心理學的書,主題很生活性,而之前並沒有類似的書係,所以Living係列就這樣產生了。再比如,他們從去年開始關注政治領袖與心理學結合的選題,但這個內容放在之前的任何一個係列都不合適,所以今年1月份新開辟出“心理曆史”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