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季昕華首代“紅客”的雲使命(1 / 3)

季昕華首代“紅客”的雲使命

專題

作者:郝濤

“紅客”是相對黑客而言的,通常是指在網絡中維護正義,為自己國家爭光的技術高手。季昕華便是中國首代“紅客”代表人物,他曾幫助很多企業尋找網絡安全漏洞,發現了網絡上衝擊波、震蕩波等蠕蟲病毒,破解過中國互聯網領域早期的各種係統。2008年,北京奧運會網絡安全應急專家組名單中,除了官方背景的院士、教授外,還出現了4名民間“紅客”的名字,季昕華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會,季昕華亦是特邀安全專家。

如今,他轉型並創立了一家專業的基礎雲計算服務商,未來兩年內,他希望帶領優刻得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雲計算服務公司。

數九寒冬,滴水成冰。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的一間茶樓,本刊記者見到了季昕華,或許他中等身材、圓臉、戴著眼鏡、滿臉微笑的形象讓人很難同技術高手聯係起來,但記者卻從中感覺到他的年輕、樂觀與開朗。接下來的時間裏,季昕華講述了他如何接觸計算機、“紅客”經曆和創辦雲計算科技公司的心路曆程。

曾經的電腦盲

1979年,季昕華出生於浙江麗水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上大學之前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1996年,季昕華進入同濟大學電氣自動化控製專業就讀,在計算機課上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他很是興奮,但是把鍵盤都按了個遍仍開不了機,著急得趕緊提問:“老師,我這電腦是不是壞了?”結果老師走了過來,從後麵啟動了開關,電腦終於開機了。從此,通過計算機和網絡,他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

他開始自學計算機語言和知識,隻要有時間,他就會旁聽計算機係的課程。因為家庭貧困,他還在學校的網絡中心申請了一個勤工助學的崗位。白天泡圖書館學習計算機的理論,晚上在網絡中心實踐操作編寫程序。此外,在學校網絡中心可以免費上網。那時候網絡聊天室剛剛興起,他可以在網上與校外的網絡高手“過招”相互學習。

1998年9月,季昕華大學三年級,此時的他已經可以在網上幫人寫程序掙錢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未來之路》的書,比爾·蓋茨的創業故事讓他很受啟發。從此,季昕華的人生發生了轉折,創業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紮根發芽。

很快,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網絡公司,想做一個上海的吃喝玩樂的網站(類似現在的上海點評),在各個聊天室進行推廣。“現在回頭看,這個創意很好,但是在當時太超前,所以肯定做不起來。”季昕華說,那時人們上網主要是看新聞,沒有其他的需求和消費。

隨後,季昕華轉行做教育服務網站,取名仕易,網站名字的寓意來源於中國的古話“學而優則仕”。他利用網絡技術,把全中國所有的網校試題都拿下來,形成一個大型試題庫,然後再寫好程序自動出題。例如用戶是幾年級的,想考托福還是英語四級,可以給他們出相應的題目。不料,教育主管部門規定,教育類網站要依托學校。而季昕華沒有學校資源,所以網站上線兩年後就關掉了。

“紅客”專家

2000年,臨近大學畢業時,季昕華在網絡上碰到一幫來自清華的黑客網友,他在網絡方麵的個人能力和技術很快得到黑客們的認可。有人提議一起創業,他和女友便一起到了深圳,與這幫黑客朋友們成立了一家研究漏洞的網絡安全公司。

其實,那時的季昕華更像是一名“紅客”,他的主要任務不是攻擊別人的計算機和網絡係統,不是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而是不斷研究,幫客戶找出安全漏洞,防患於未然。銀行、證券公司,都是他們的服務對象。比如,他們發現了一個漏洞:將ATM機上的錢取走,但是銀行卡上錢並不會減少。發現這個漏洞後,他們第一時間便告知了這家銀行的安防部門。銀行對ATM的係統做出升級和改造,成功堵住了漏洞,避免了損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