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圖“圖書館”
2013年10月2日,北京天下圖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業內首家在港股上市的企業。天下圖經過短短7年的努力奮鬥,就實現了港股上市,從眾多測繪地理信息企業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中國領先的創新型綜合空間信息服務商。
遙想7年前,關鴻亮回國創立“天下圖”之初的創業理想很簡單:隻要需要地理空間數據服務的找到我們,我們就能給你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事實上,天下圖也一直在按照這條設計好的軌道前行。
“這七年來,我們一直在做兩件事,構建天下圖庫和建設天下圖雲。圍繞這兩件事,我們又做了很多事,在數據獲取領域研發製造無人機、地理信息應急監測車和移動激光全景測量車業務,代理國內外衛星遙感業務,還自主研發了GIS軟件。所有這些都是為天下圖庫和天下圖雲而服務的。”
關鴻亮所說的天下圖庫,是一個以5厘米至40厘米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為核心,以高分、中分衛星影像,電子地圖數據為補充的綜合空間地理信息資源庫。
以天下圖庫和大數據為內容和技術支撐,把各種各樣的地理信息數據集中起來,通過雲存儲中心再將數據分發出去。這就是天下圖雲。
關鴻亮告訴記者,天下圖庫和天下圖雲最典型的應用是在智慧城市的建造上。“在智慧城市裏,地理信息平台作為一個基礎平台而存在。在這裏,地理信息影像被加工成各種地圖產品,為智慧城市提供基礎的數據源,應用於各行各業。”
關鴻亮作為專家參與在住建部主推的智慧城市建設中,他的任務是與其他專家一起,為智慧城市製定行業標準,提供地理信息領域的解決方案。
2010年,國家測繪局正式批複“天下圖”為全國唯一“城市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數據庫”建設試點單位。截至目前,“天下圖”已經獲取了100多個城市的影像數據,供城市政府機構和國土資源、水利、電力、能源等行業使用。
“一旦哪個城市發生自然災害了,通過影像數據對比,就可以馬上找出問題。”
這是發生在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中的一幕。
“起飛!”一聲令下,多家公司的9架無人機發動起來。誰料,在惡劣天氣下,多台無人機竟先後墜毀或“罷工”。千鈞一發之時,隻見一台無人機如矯健飛鳥般一衝而上,翱翔在青藏高原上空,最終滿載數百張高清航拍圖片凱旋,為救援指揮立下汗馬功勞。這隻“飛鳥”的主人,就是北京天下圖。
其實,自汶川地震中獲取到災區第一張航拍圖後,在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陝西安康泥石流等牽動國人的重大自然災害現場,天下圖的“飛鳥”就從未缺席過。每到此時,關鴻亮無論是否在現場,總習慣望著天空,仿佛注視著他們的“飛鳥”,目光中透著一種深沉的使命感和壓力。
自籌資金承建全國的高分辨影像庫,是2006年關鴻亮提出的設想,“天下圖”擁有數據所有權,在國家測繪局的監督指導下,用市場化方式進行影像增值開發服務。
“這樣既能提高國家反恐、維穩、救災、測繪等能力,企業又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預期的收益。”關鴻亮說,這個模式不是他們獨創的,但真正付諸實施,“天下圖”是第一個。
“我們要做地圖領域的圖書館。”如今已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的關鴻亮道出了醞釀已久的夢想,“目前天下圖的服務主要針對公共和特定行業領域,我們現在正積極向大眾應用領域進軍,讓這個‘圖書館’為更多百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