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士電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寶(1 / 1)

博士電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寶

一見

作者:李肖含

擁有清華大學博士學位、曾師從著名電力專家盧強院士的80後小夥謝邦鵬,在畢業時沒有選擇出國,也沒有選擇去研究所,他甚至放棄了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和四川省電力公司的offer,而去上海浦東供電公司運檢部做了一名普通電工。(1月14日,光明網)近日,他入選中央文明委發布的“中國好人榜”。

聽慣了“碩士城管”、“大學生掏糞工”之類的新聞,人們對就業市場上的各種“奇聞”早已見怪不怪。但謝邦鵬博士的“任性”選擇,還是讓不少人吃了一驚。

清華博士與基層電工,這反差足夠大,謝邦鵬卻幹得甘之如飴。據報道,他在電工班經常加班,甚至主動向領導“要活幹”。短短幾年間,謝邦鵬已經帶領班組的同事們申請了27項發明專利,並在本專業的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了7篇高水平論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謝邦鵬說,一線電工的崗位鍛煉了他的實踐能力,他並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如果僅從投入與產出的比例來看,謝邦鵬的選擇或許並不明智。對國家與個人來講,都不劃算,甚至是“雙輸”。且不說普通電工與管理、研究人員在社會地位與收入水平等方麵的巨大差距,二者的培養成本以及可能做出的貢獻也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從謝邦鵬目前的表現來看,幾乎可以肯定,若到管理或研究崗位任職,他能取得的成績遠遠不止幾項發明與幾篇論文那麼簡單。

棄上就下,舍珠玉而擇敝履,好好的工程師不做,非要去做一名電工,何苦來?

顯然,謝邦鵬是看中了他未來的成長與發展。與那些迫於就業壓力,盲目“低就”的高學曆者不同,謝邦鵬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著清晰的規劃。他放棄那些“高大上”的職位去做一名電工,並不是一時衝動或不得已而為之,而是刻意地去“補課”。補上大多數高學曆人才所缺少的實踐能力。以謝的知識背景及努力程度,假以時日,其前景自然可期。

不想當將軍,不是好士兵。而隻願當將軍,不願或不能當士兵,恐怕也非國家之福。讓每個將軍都去做士兵,既不可能,也無必要。但若一個準將軍,看到了自己某一方麵的不足,願意主動地到士兵的崗位上去鍛煉成長,就非常難得了。這種胸懷與膽識,不單照見其個人的遠大抱負,更應當成為每一位有誌青年的共同追求。

轉看當下的國人,無分少長、南北,能上者多,能下者少;能進者多,能退者少。好高騖遠者多,踏實前行者少。進一步則洋洋得意,豪情萬丈;退一步則悵然若失,意誌消沉。而在真正的有誌者看來,這是完全不必,甚至荒唐可笑的。

州部起為宰相,卒伍發為猛將。孰令致之?自身的學養見識自然是一方麵,基層的摔打淬煉也是重要原因。古往今來各個領域中的成功人士,哪一個沒有在基層摸爬滾打的經曆?那些看似浪費的青春,其實正是個人成長與事業成功的關鍵。

謝邦鵬博士做了一名基層電工,歎息者有之,哂笑者亦有之。而謝本人卻始終不為所動,淡然處之。他取得了不少成績,也獲得了政府的表彰。如果他的出現,能夠使流俗的觀念稍變,帶動更多的青年到基層去鍛煉成長,則國家幸甚,民族幸甚。

他實在是當下紛擾時世中的一個寶。

責任編輯 駱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