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文偃禪師在睦州道明禪師那裏開悟以後,就出外雲遊,四處參訪。後來,他在江州遇到尚書陳操,陳尚書也是一位禪門學者,二人初見麵時,尚書便帶著考試的口氣問:“什麼才是衲僧的行腳事?”
雲門禪師不答反問:“你這話問過幾個人?”
陳尚書:“不管我問過幾個人,我今天隻問你。”
雲門禪師:“這事且慢談,我先問你,什麼是如來一代三藏教義?”
陳尚書:“黃卷赤軸。”
雲門禪師:“這隻是文字紙墨,不是佛法真義,你再說說,什麼是教義?”
陳尚書:“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忘。”
雲門禪師:“口欲言而辭喪,為對有言;心欲緣而慮忘,為對妄想。你尚未說對,請再說什麼是教義?”
陳尚書無言回答。
雲門禪師:“據說陳尚書平時研讀《法華經》?”
陳尚書點頭。
雲門禪師接著又說:“經雲,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請問,非非想天有幾人退位?”
陳尚書茫然不知所對。
雲門禪師終於說:“十經五論看過十年二十年,也不見得就會開悟,更何況尚書隻看幾卷經論,怎能會得?”
這時,陳尚書不敢再傲慢,謙虛地請教:“請禪師原諒,是我罪過,請為我開示。”
從此,雲門禪師住陳尚書家宅三年。
養心法語
禪門的證悟,不怕不開口,隻要一開口,就知有沒有。許多參禪的人以為,可以任意逞口舌之能,其實禪門的對話,不懂的人不知其意,真正的禪者很有規律,很有條理,語言也很有邏輯。
雲門初參睦州禪師,被三捶其胸,三逐門外,後來經過千辛萬苦,才能開悟,這豈是陳尚書幾卷經論所能相比的呢?禪雖然有頓悟,但事相上的修行圓滿,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