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老了嗎?

正值青春年華,卻對著剛剛入職的新同事歎息,說自己已經落入老人家的行列了。原本是在比較中感歎自己慢慢逝去的青春,卻不想,舉手投足間真的感覺腰酸背痛、渾身乏力,難道真的在自怨自艾時,就這樣老去了嗎?

沒錯,不是心理原因,這就是所謂的"職場初老族"。 該詞彙是由台灣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首次提出,專指由於工作壓力及生活節奏的影響,現代人的心理年齡超過實際年齡,年紀輕輕就有了老年症狀的新族群。職場表現如記憶力減退、消化能力減弱、懷舊情緒濃、對年輕人吹毛求疵、討厭過生日、覺得專家不再靠譜、不再喜歡改變"習慣"等等。根據相關機構公布的"上班族初老症狀調查"顯示,世界範圍內有54%的上班族在30歲以前就出現初老症的症狀,其中19%還出現在20-25歲,另外35%則是出現在25-30歲之間。另外46%則是30歲之後才有初老的症狀。由此,上班族初老的現象越來越引起眾人的重視與反思。

隻是,根據生理年齡來說,身體各個器官還處於黃金階段,年輕的上班一族緣何會出現老年人的症狀呢?造成上班族初老症狀的原因有很多,調查顯示,65%的上班族認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23%認為是隨著年紀增長,自然就會有初老的症狀,另外也有10%認為感情壓力也會造成初老的症狀。

原因分析:

一般來說人很容易誤解"壓力",容易將不良情緒、過多的事情認為是壓力帶來的結果,往往將矛頭指向外界,認為是外界的因素壓迫了自己而造成的結果。這樣的認知習慣容易讓人養成眼睛向外看別人的不是,而喪失了能夠借由向內看自己找到缺失進而改善的機會。

實際上,壓力包括了三部分:一、外在的壓力源,即對我們產生壓力的事物和處境;二、壓力源會產生壓力感,壓力感的大小取決於個人對壓力源的重視程度,對有關事物和處境的管理控製能力,以及對自己的期望。最後才是不同程度的壓力感,所引發的不同壓力反應,並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等方麵表現出來。學會認識壓力,抒解壓力可能是上班族必備的功課。

科技時代,各種信息總是不絕於耳,忍受各種壓力的同時,人們更加敏感多疑。一聽到某一新鮮名詞就會自動"對號入座",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最終健康的身心卻真的生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也讓大家更加準確地認識"職場初老族",健康的生活,我們一起走進"職場初老族",看看這個新族群到底有何生命特征。辦公室煩勞的你也來做個小測驗,看看你屬於"初老族"的哪個等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