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道(3 / 3)

有一個土匪看上了狗毛的飾品,讓他交出來。狗毛就猶豫了一下就被他一刀砍翻,流血不止又行動不了的狗毛就這樣被掛在樹上活生生流血至死,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就這麼不甘的死去了。

直連山上的土匪,李四是知道的。前幾年才轉移過來這邊的狠角色,大概有二三十人的樣子。他們人人都手持精鋼刀,經常下山打劫,一有不如意就殺人越貨。

不怕土匪是惡人就怕土匪有想法。他們知道哪些人能動哪些不能動,所以他們隻打劫平民跟過往的商人絕對不去弄本地鄉紳。官府知道這夥土匪也是睜一隻閉一隻眼,讓他們更加放縱。

在知道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當時李四跟張六回家拿起菜刀要去幫狗毛報仇。可是卻讓李嬸死死抱住了李四,不讓他們去。

因為二三十人的土匪窩哪裏能去他們兩個普通百姓應付得了,去了必定是送死。如果家裏的主梁骨李四都死了,可讓他們娘兒三個怎麼活啊!

無奈的世道,讓李四不得不停來了去報仇的心思。在靜靜思考了一個晚上的李四,還是覺得咽不下這口氣,他決定去縣衙告狀去。

作為普通百姓的他,碰過這樣的事情也隻能祈求縣衙門能像戲文那些父母官一般。為百姓做主,派人去剿了直連山上的土匪給狗毛報仇雪恨。

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這話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明白,帶上家裏唯一的十幾個銅板,李四跟張六一起去了縣衙門口,想著到了縣衙門就擊鼓鳴冤。

結果剛剛看到縣衙門口的鼓,還沒有走過去就被門口的衙役攔了下來。在張六跟李四不斷的跪拜述下,還遞了五個銅板給其中一衙役,他們才決定破例的為他們去向縣老爺稟告。

結果衙役一出來就一臉黑,讓他們快走,別在這裏鬧事。

張六跟李四沒有碰過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怎麼辦好,隻能繼續跪在縣衙門口。

看熱鬧的人慢慢多了起來,門口的衙役拿棍子趕也沒能趕走他們倆。而且門口議論的人也越來越多,也隻好再次進去稟報。

這一次衙役出來讓他們進去了,縣老爺身邊的師爺答應見他們。然後要帶他們進去,同時驅散了圍觀的群眾。

他們見到了負手而立的師爺時,剛跪拜下去就被師爺喝罵道:“”刁民不要鬧事,本縣在縣老爺的兢兢業業的治理下一片太平,怎麼可能會有土匪的存在,還殺人越貨?”

然後,師爺讓衙役們打了他們各十大板以儆效尤,甚至連他們身上的那十來個銅板也沒有放過。是讓他們搗亂付出的代價,並警告他們要在再冥頑不靈,繼續鬧事就把他們收監,至於哪個亂葬崗會不會多出兩個墳堆就不好了。

身心受到莫大打擊的張六跟李四就這樣一瘸一拐的相互扶持出來縣衙門。

在一些看透了的明白人好心提醒下,他們終於明白了。縣衙不是不知道沒有土匪,隻是這些土匪很聰明,他們沒有去觸碰本地鄉紳們的利益,有時候甚至還會給衙門送禮,所以縣衙門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井水不犯河水。

要知道剿匪是要花錢的,縣老爺這樣的文曲星是要做大事的,才不會為了幾個賤民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沒有用油水撈。

賤民死再多也無所謂,畢竟賤民長得快,跟韭菜一樣,割了一批很快又會長出另外。特別是在我大清乾隆帶領盛世之下,人丁隻會增多不會少,幾個賤民的死活實在沒有必要放在心上。

在聽完有心人的好心提醒之後,李四回家沉默很久,再次出門時,頭上的鼠尾巴就出現了白發。

李四告訴張六,讓他忘了狗毛的仇!他不會怪張六,也狗毛也不會怨張六,讓張六好好生活下去。他隻怨自己沒有本事,隻怨這個萬惡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