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攻入北平(2 / 2)

在戰略部署上,無論是章佳阿桂還是富察傅恒或者是富察明瑞都沒有什麼大的失誤情況,但是他們卻是忽略是民心所向的問題。

清之漢民比元之漢民好不了多少,例如比租界更惡劣的滿城,滿人打死漢人隻要賠點錢就可以了事;更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發易服暴政。

所以絕大部分的漢人對滿清都是異常的反感,特別是底層那些受盡壓迫的窮苦平民,以至於百姓們都以「反清複明」視為英雄之舉,整個大清曆史都是不斷爆發著「反清複明」的運動。

乾隆對漢人態度一直以來也都是以蔑視、猜忌和防範為主。

別看後世那鐵三角洗得乾隆是多少仁和,紀曉嵐是如何機智巧辯,足智多謀,讓乾隆紛紛對他的諫言都是刮目相看的采用。

可事實是乾隆要下江南,紀曉嵐就告誡乾隆下江南會給江南地區百姓造成太大的負擔,應該學習前輩的經驗,結果被乾隆罵「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漢臣無論如何努力,在乾隆的心中都不可能跟可稱作「奴才」的滿官值得信任,那畢竟才是他們自己人,以至於朝中所有的重要職位都是以滿人為主,漢官大多數就是給了名分養著不讓他們鬧事就行。

燚軍圍攻北平城三天,在重炮和飛艇的轟炸下,守城的軍隊感到都是朝不保夕的處境。而眾多的守城綠營將領更是被八旗的軍官們逼著上到城牆上送死,還受到了各種區別對待。事情發展到後麵,連各旗內的漢軍旗兵也都受到猜忌和辱罵。

事實上,漢軍旗的人在滿清的八旗中一直不怎麼受別人待見。乾隆七年時,甚至還下旨嚴令讓除了有從龍之功的漢軍旗子弟外,其他的漢軍旗子弟應該出旗為民,不再優待。

於是乎,除廣州外,其他地區的漢軍旗子弟都紛紛被強製出旗,把身份和福利讓給滿蒙等旗的子弟,甚至連京師中的八旗也不例外。

如果不是張瑞的崛起需要大量的八旗兵員來擴充軍事實力,或許現在的京師的八旗軍隊中漢軍旗的人已經所剩無幾。

本來遭受到朝廷給的不公就已經很不爽,如今再遭受區別對待,讓漢軍旗的人也是忍不了。

終於在燚軍圍城的第四天,在燚軍城中間諜的牽線下,守城的漢軍旗和綠營將領大部分選擇向大燚投降,然後就打了城門讓燚軍進入了北平城。

望著城門口那魚貫而人的燚軍,那些守城的八旗的兵們一開始也是拚死抵抗,利用了城巷之戰可以近距離偷襲的優勢,讓打頭陣的降軍和燚軍都付出不小的代價。

但是燚軍手中的畢竟不是也燒火棍,特別是在迫擊炮和機槍的火力壓製之下,很快就肅清在街巷中阻擊的八旗兵。

聽到震天的喊叫和槍炮聲,剩下的八旗兵們感到大勢已去。

京城,他們是守不住了。

所以他們就紛紛逃離了隊伍,有直接逃出城的也有趕回滿城家中,想著趁著戰亂把家人們帶離京城。

天擇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一

京師外城陷落,富察明瑞撤退之際下令讓人去點燃紫禁城和圓明園。不過很快就被守在其中的宮女、太監合力所撲滅,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而這些宮女太監們之所以沒有害怕兵禍而逃跑,蓋因大燚與大清和平這幾年來,燚軍在民間的風評一直很好,所以他們也不害怕大燚的士兵,甚至於還期待未來能服

務大燚的皇帝。

.\/41898\/76566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