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治牙齒的過程中,在治療的某個階段經常會碰到醫生要求孩子回家後要戴橡皮筋的情況,而且在進食、刷牙的時候還要把橡皮筋取下來,很多人會覺得特別麻煩,為什麼一定要掛橡皮筋呢?這要從上下頜牙齒的正常咬合關係說起:正常的咬合是上下頜牙齒尖窩交錯的咬合關係,就好像兩個嚴密咬合的齒輪一樣,一個牙尖咬合在相對應的對頜牙牙窩裏,這樣的咬合才會平衡、穩定,咀嚼效率高。為了得到這種良好的咬合關係,最簡單常用的方法就是做上下牙列之間牽引橡皮筋,也就是佩戴橡皮筋。為了獲得一口整齊健康而又咀嚼效率高的好牙,按醫生的要求佩戴橡皮筋是非常重要的。
習慣了並不會覺得有明顯的不適,因為橡皮筋的牽引力是很柔和的,而且熟能生巧,熟練以後也不會覺得麻煩。另外,如果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關閉牙縫,也需要孩子自行佩戴橡皮筋。
還有些孩子在矯治時還需要在牙槽骨裏麵“打釘子”,這是為什麼呢?牙齒矯治中“打釘子”的專業術語是種植支抗,這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它在牙齒矯治中的運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例如,治療常見的“暴牙”,種植支抗的運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內收前突的牙齒,不僅改變了牙齒的位置,甚至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臉型。種植支抗還可以用來治療開□、牙列中線偏斜、牙齒過度伸長,以及推磨牙向後移動等。在骨頭上“打釘子”聽起來很恐怖,但是對於有經驗的正畸醫生來說,這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在局部麻醉後,通常幾分鍾就可以完成“打釘子”的操作,孩子幾乎沒有痛苦,所受的損傷比拔牙還要小,而且植入後孩子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家長和孩子不要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