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一百二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時代和特殊的年份,全國上下都在以各種方式追念這場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又有著重要現實意義的戰爭。軍隊作為履行戰爭職能的武裝集團,更責無旁貸地要回顧和研究這場戰爭,從這場戰爭中吸取教訓,尋找啟示。為此,海軍政治部和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決定聯合推出係列節目《甲午!甲午!》,並確定讓我擔任節目主講人。由於這一節目是央視的重大選題,我在欣喜之餘帶著幾分惶恐開始了這項艱苦的工作。
甲午戰爭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場海軍製勝的戰爭,三場海戰決定了戰爭的走向,我作為一名長期研究中國近代海軍曆史的海軍軍人、大學教授,甲午戰爭始終是我高度關注和研究的課題,完成授課任務本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可是,“百家講壇”的授課風格與一般的學術講座完全不同,我必須在短時間內實現“轉身”。“轉身”是順利的,因為有海軍政治部編研部領導和同誌們的鼓勵和支持,有“百家講壇”欄目組編導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有我三十多年從事教學的經驗和學術研究的基礎,十二集節目最終順利通過了中央電視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嚴格審查,與全國廣大觀眾見麵了。
電視節目有其強大的傳播力量,《甲午!甲午!》再一次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那場恢弘、悲壯、屈辱的戰爭,再一次在國人的心中激起了強烈共鳴,也再一次使人們了解到戰爭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電視節目的製作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它思維跳躍性強,概括程度高,對細節的把握要求嚴。也正因為如此,在完成這個係列節目之後,我依然有意猶未盡之感,總想通過對節目內容的充實、完善和修改,奉獻給大家一部比較完整的、連貫的、側重於海戰的甲午戰爭簡史,恰有中華書局為我提供便利,才有了這本《甲午!甲午!》的麵世。
《甲午!甲午!》保持了電視節目的語言風格,注重內容結構的設置、語言的生動和流暢、細節的挖掘與展示、觀點的概括與分析,特別注重以海防、海軍、海戰視角透視這場戰爭。但同時也關注了事件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強調了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也適當增加了學術因素,剖析了一些人們普遍關心而又有所爭議的問題。比如北洋海軍著名管帶的個性特點與近代海軍教育的關係,慈禧太後、李鴻章等戰爭決策者的矛盾心態對戰爭的影響,等等。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甲午!甲午!》雖然是一部通俗作品,但無論是人物的對話還是故事情節的敘述,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據,絕無杜撰和虛構。
在這裏,我要真誠地感謝海軍政治部編研部的宮九波部長、楊野平副部長、劉麗編輯,是他們給了我充分的信任和鼓勵;真誠地感謝央視“百家講壇”欄目那爾蘇製片人、孟慶吉總編導,是他們給了我悉心指導和幫助;真誠地感謝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龔理華政委、李鳴院長、政治部翁軍主任、青島校區洛長雙政委,是他們給了我充足的時間和保障;真誠地感謝張煒、許華、舒健、劉傑等專家,是他們給了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最後,我真誠希望廣大讀者能從我粗淺的文字中收獲教益,也期待大家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馬駿傑
二○一五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