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鼎山(1 / 2)

混沌初開,天地之間,共分五大部洲。稱為:東方甲乙木洲、南方丙丁炎洲、西方庚辛金洲、北方壬癸水州和中央的戊己土洲。

單講那南方丙丁炎洲,此洲極南處,有一名山,喚作九鼎山,山高萬丈、方圓萬裏。圍山四周點點湖泊、星星村落。好個一處人間仙境,隻可惜身處炎洲邊界、高山峻嶺深入雲端之處連猿猴都難以攀登上去。

雖有傳說山上住有仙人,但始終未曾有人親眼得見。正因如此,大好仙境卻在人們口中成了窮山惡水所在,再加上山下村落之間相距甚遠,最近的兩個村子之間相距也足有百裏之上,所以除了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很少有外人前來。

在那眾多村落中有這麼一個小小的村莊,名曰狄家村。

狄家村村裏住著有上百戶人家,互相之間親如兄弟姐妹。男人們每天都一起開辟農田、上山打獵、下湖捕魚;女人們在家縫補針線、風幹獵物、養育孩兒,如此男耕女織倒也過的輕鬆自在。

不記得從何時村裏來了一位身穿長袍的青年男子,那人自稱姓李,是一落第的秀才,家中也日漸貧困,感慨之於也不再企圖博取功名,而是變賣家產後開始四處遊覽起名山勝水來。

今日正好來到此處,見到此地鄰裏和睦、一片純樸的景象,頓覺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於是便借宿一人家,每日裏和眾鄉親上山打打獵、下水捕捕魚,隻可憐一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上山拉不得弓箭、下水撒不開漁網。隻有今日去東家吃一頓山上肉,明日又去西家蹭一頓湖水魚。山裏人樸實,也不以為意。

到了晚上,眾鄉親每人皆從家裏端碗飯來圍坐在村裏的老槐樹下,聽李秀才口沫橫飛的講述一番山外的風景人物、所見所聞、每每說到得意之處他便故意停住拿眼去瞅誰家碗裏的飯食好。

剛開始人們往往不解其意,正聽得來勁的怎麼不說了!都連連催促李秀才趕緊往下講,可越是催他越是來勁,不是要去撒尿就是要拉屎,再要不就是體乏了要去睡覺。

直到兩天後一個孩童告訴大家秀才其實是沒吃飽沒力氣講,眾人方才明白過來。打那之後每晚上大家均給李秀才盛上滿滿的一碗魚肉,李秀才見到魚肉自然大喜過望,講起故事來賣力異常,如若能再給秀才再拿上一壺酒,自然能從他嘴裏多摳出更多的新鮮故事來。

說也奇怪,李秀才不知在村裏住了多少年了,可每晚的故事就沒有重樣的。

每過上三兩年李秀才必然出一趟遠門,多則一兩月,少則十餘天就回來。並帶回一些外界的書畫等事物,令人大開眼界。幾年後村裏耐不住寂寞的幾個年輕人也跟著出去見了見世麵。

回來後感慨萬千:咱們祖祖輩輩就這樣住在山旮旯裏如何能想象外麵的花花世界。隻可憐目不識丁即使出去了也是寸步難移,咱們這一輩子也就罷了,不論如何也得讓孩子們學習識字以便將來長大了能外出闖蕩一番,也不枉在這人世間走一遭。

於是大家夥商量了一番後,第二日村裏的眾勞力們便合力蓋起了一座學堂,並找李秀才口稱先生拜道:“我等今次隨先生出門見了一番世麵,深有感慨。隻求先生能提攜一下我等的孩兒們,平日裏先生的衣食住行均由我等負責,隻希望先生不嗇臨教!”

那李秀才見眾人找上來進門就拜,慌忙雙手扶起道:“在下自當年來到貴村,不勝叨饒,已是深感歉意。既然眾位大哥找上小弟,敢不推辭。隻恐誤導了孩兒們,倒徒惹恥笑!”

眾人忙道:“往日裏聽聞先生講述奇聞雜事,數不勝數。先生必定才高八鬥,就不要再推托了!”

李秀才見眾人話已至此也不好再推辭,就此在學堂裏住了下來,整日裏和二九幾個孩童打成一片。

本來山裏的孩子是沒有像樣的名字的,叫做什麼六斤、九斤、小屙、小尿的,無非就是出生時候重六斤九斤或正巧出生時屙了泡屎撒了泡尿。但自從進了學堂後李秀才便一一給各個孩童都起了名字。稍大點的孩子因為人們都喊慣了也沒再改。

這天,李秀才正帶著一群孩童打拳。他感覺他所教的孩子們應該文武雙全才顯得自己的水平高。所以上次出門帶回來不少拳譜,依葫蘆畫瓢的自己照著拳譜上的圖畫先學會了再來教給孩子們。

眾孩童一起“嘿哈”齊喝著練著倒也有趣,哪知正練到帶勁之處,李秀才卻忘了下一步該如何打法,趕緊從懷裏掏出拳譜來翻看。

正翻看得聚精會神之際、突然離學堂不遠處的一戶人家一聲響亮的啼哭,同時李秀才耳邊響起了一聲炸雷般的叫喊:“先生,俺娘給俺生了個弟弟,俺爹叫俺來請你去看看給起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