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製的思考(1 / 2)

財經縱橫

作者:宋文芳

摘要:會計監督工作對於事業單位來說至關重要,它是監督事業單位合法、有序進行的重要手段,但由於部分事業單位人員認識不足等原因造成會計監督工作不完善,本文對此進行淺要分析,並提出了對策與方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思考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4-0121-01

作為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會計監督是從本單位經濟利益出發,對經濟活動的有效性、合法性與真實性進行全麵監督,使事業單位經營活動嚴格按照國家的財政政策進行,保障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的健康運行。

一、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內涵

事業單位是為了社會的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或其他社會性公益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它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其會計監督工作尤為重要。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有兩方麵,一為內部監督,即指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部門對本單位會計事務所進行的監督檢查工作;二為外部監督,指國家財政、審計、人民銀行、稅務等政府相關部門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工作,還包括外單位會計相關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監督,當然也包括外單位及公眾的監督。

二、目前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的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全麵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作為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與環節,會計監督工作的地位與作用也日益明顯。會計監督立法工作也日趨完善,為此國家先後製定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會度準則》、《事業單位會計製度》等一係列製度與法規以規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並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會計管理紀律鬆散,信息失真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部分事業單位對會計監督工作的基本職能認識不清,履行不到位,使會計監督工作存在重核算、輕監督等現象。個別會計工作人員按單位負責人的意圖在會計核算中進行暗箱操作,造成會計數據失真、虛假,監管失效。主要表現為:1.公款吃喝,私立小金庫,盡管國家三令五申,禁止私立小金庫,但仍有個別單位瞞報、不報,想盡各種方法進行暗箱操作。2.白條入賬,這種利用白條從單位套現,進行所謂感情投資,使公賄經濟案例目前大有上揚趨勢。3.不配合政府機關、社會公眾的監督檢查,利用兩套賬或賬外賬等手段,不對外提供真實的會計資料。

會計工作的前提即為真實、可靠,如果會計工作本身不能反映其真實性與準確性,將使會計工作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二)法製觀念薄弱,會計監督不力

近幾年來,偶有發生複雜的經濟現象和不規範的經濟活動,違紀單位增多,經濟犯罪的花樣層出不窮,這都是由於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會計工作者法製觀念的薄弱,會計監督工作的弱化的表現。其表現為:

1.為轉移預算外資金,想方設計進行轉移,如開辦具有自收自支性質的單位,並將由本部門收取的行政事業性費用轉移至新設的部門,並亂支濫用,造成國家資本浪費;2.違反國家財政法規,虛列支出、吃空額等方麵進行套現活動,並指使財務部門濫發獎金與實物,甚至有的單位以個人名義利用公款購買各種非公用產品、以停薪留職手名義虛列工資與獎金,截留停薪留職人員管理費,通過為這些人員辦利社會福利等方式進行套現活動;3.個別事業單位在改製過程中將本部門的非正常性支出轉移為即將改製或正在改製的單位當中;4.在購買物資中獲得一定的回扣,損公肥私;5.私列條目,將公房出租、外單位讚助費等進行違規操;6.由於部分事業單位財務製度不健全,財務賬目不清晰,導致會計部門偷稅、漏稅、欠稅現象出現;7.有些事業單位未經相關部門批準同意,擅自處理和調用本單位資產,搞假賬以逃避相關部門對預算外資金的監管等,其導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