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作者:李羿霄 範獻武
摘要:“十二五”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的GDP增長,保持清醒的頭腦,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轉型,提高GDP質量,按照黨中央指引的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
關鍵詞:GDP;科學發展觀;經濟轉型
中圖分類號:F0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4-0001-01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曆史性跨越,國民經濟邁上了新台階,GDP達到39.8萬億元,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1.2%。這些都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極大地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用3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300年的曆程,但也堆積了西方國家300年堆積的問題,當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經濟發展也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其中GDP質量問題尤其突出。
一、我國GDP與外國的對比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講,我們的GDP前年已經是世界第三,去年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是我們不能驕傲自滿。給大家說一個例子吧:1840年的時候,清朝的GDP是英國的6倍。那時的英國,是日不落帝國,世界帝國,他的GDP占世界的5%,我們占世界的33%,相當於我們的1/6。然而,那是的我們卻被人家蹂躪被人家肢解……
所以我們不能僅滿足於今天的GDP總量,還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好GDP的結構。今天美國的GDP的構成是什麼?太空產業、航空產業、船舶製造、計算機產業、生物科技、現代農業……全部都是擁有自己產權的高科技產品。俄羅斯的GDP現在也是機械製造,航空工業、核工業。所以說盡管俄羅斯的GDP隻有我們的一半,但世界上仍然把俄羅斯當成強國。而我們的祖國,GDP卻是靠房地產,紡織品,“東莞模式”……薄熙來有一句話說得很經典“8億條褲子換歐美一架飛機”。所以我們還隻是一個富而不強的發展中國家。
二、為什麼要提高GDP質量
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實際上戰爭打的全是工業技術和工業實力。為什麼當年日本以不到百萬之兵基本上滅亡了中國。我們14年抗戰,日本進到中國來的軍隊是100多萬人,真正打的就是60多萬人,但是我們中國死傷了3500萬。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工業。當年日本第一波進攻就把我們沿海全部占領了,全在沿海,沿海的工業被日本占領了,很多工業來不及往內地遷移,把我們近百年來的工業全部摧毀,導致我們這個國家就從工業剛剛啟蒙的國家,又重新回到農業時代。當時我們的工業不能生產出我們的裝備。我們可以看一個數據,在我們和日本進行作戰的時候,日本已經生產了40艘航空母艦,每年生產1萬架以上的飛機。中國當時的三大軍工廠,一直到民國的軍隊抵抗日本的時候,我們的三大軍工廠隻能造質量很差的步槍,連鋼盔都不能造,這就是雙方的區別。斯大林曾有這麼一句話“如果蘇聯沒有軍事工業,就會和現在的中國一樣,隻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所以說,在今天的GDP質量,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