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乳是大自然賜給(2 / 3)

3.不應以任何借口拒絕母乳喂養

以各種借口不讓母親哺喂自己的早產兒的理由常常因為早產兒吸吮能力差,體溫過低,易患病,需要與母親分開進行特護等。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當早產兒不會吸奶時,應盡量刺激他的吸吮反射,同時將母親乳汁擠出來,用滴管或鼻飼管喂給早產兒吃。一旦有吸吮能力,就盡量讓早產兒吸吮母乳,同時再用小杯或小勺喂已經擠出的母乳,以保證早產兒的需要量。

早產兒比較弱小,很容易疲勞,他需要額外的抱和哄,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他也許一開始隻能夠一次吸吮幾秒鍾,甚至可能對母乳根本不感興趣,並且因為習慣了另外的哺喂方式,他可能感到不解和不安。你需要鎮靜、輕柔、耐心地對待他,仔細觀察他。有的寶寶可以馬上叼住乳頭吸吮,有些寶寶要舔一舔乳頭、輕輕吸兩口就鬆開。一開始的哺乳對於母子二人來說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無論早產兒還是足月兒,最初的哺乳都不一定一帆風順,擁抱和親熱的過程多於實際的哺喂,這種親密的接觸令你們獲益匪淺。

4.早產兒的營養需求

在懷孕37~42周之間產下的寶寶稱為足月兒,懷孕20~36周產下的寶寶則稱為早產兒。在熱量的需求上,早產兒的營養攝取,每日每千克體重至少需達120千卡才能維持正常發育,高於一般的新生兒。蛋白質的需求上,足月兒的蛋白質攝取量約每日/體重(千克)2.2克,而對於體重低於1500克的早產兒來說,則需攝取到3.0~3.6克才夠。早產兒的糖類攝取,應占總熱量攝取的40%,脂肪攝取則需占總熱量的40%~50%。另外,必需脂肪酸中的亞麻酸、亞油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早產兒必需的營養素。

5.早產兒與足月兒母親分泌乳汁的差異

因為早產兒母親的母乳中,蛋白質及鈉含量較高,熱量高,較利於早產兒消化吸收。一般足月乳母的奶水成分與前者相比,熱量較低,蛋白質和鈉的含量較低。對早產兒來說,早產兒母親的奶水,最適合早產兒,因此要鼓勵早產兒母親不要放棄哺喂母乳!一般的足月寶寶在6個月左右會逐漸進入添加輔食階段,早產兒因為發育速度較慢,所以可能要等到7~8個月大時,才能開始嚐試。至於雞蛋、堅果等容易致敏的食物,最好等寶寶1歲之後,再給他吃。

四、孕婦的飲食和營養儲備

1.自妊娠第4個月起,保證充足的能量

懷孕頭3個月為第一期,是胚胎發育的初期,此時孕婦體重無明顯增長,所需營養與非孕時近似。第二期即第4個月起體重增長迅速,母體開始貯存脂肪及部分蛋白質,此時胎兒、胎盤、羊水、子宮、乳房、血容量等都迅速增長,第二期增加體重4~5千克。妊娠的後3個月為第三期,體重約增加5千克,整個妊娠期總體重增加約12千克。為此,在懷孕第4個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以滿足母子二人的營養需要。同時妊娠期各個階段體重增加的情況也是衡量胎兒發育的一把尺子。

2.食物多樣化,以增加營養素的攝入

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中規定孕中期能量每日比普通人增加200千卡,蛋白質增加25克,鈣增加至1500毫克,鐵增加至28毫克,其他營養素如碘、鋅、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也需相應增加。如此高的營養需求一般飲食是無法達到的,因此膳食中應當增加魚、肉、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含鈣豐富的奶類食物,含礦物質和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防止孕婦便秘。

3.妊娠後期保持體重的正常增長

孕期營養低下使孕婦機體營養物質貯存不足,胎兒的組織器官生長發育遲緩,早產兒發生率增高。但孕婦體重增長過度、營養過剩對母親和胎兒也不利,一則容易出現巨大兒,增加難產的危險性。二則孕婦體內可能有大量水瀦留和易發生糖尿病、慢性高血壓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因此,孕婦應以正常妊娠體重增長的規律合理調整膳食,並要做有益的體力活動。

4.妊娠期間的定期體檢

一般孕母都會去做常規的體檢,特別是做血紅蛋白檢查,如果血紅蛋白降低,基本可以判斷是缺鐵性貧血。其實它還是整個身體營養狀況的縮影,有著重要的意義,血紅蛋白降低標誌著體內還會有其他營養物質的缺乏。另外,腿抽筋是很容易判斷為缺鈣的情況,牛奶或者孕婦奶粉都可以作為營養的補充,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鈣劑。體檢時,大到體重的監測,小到各種營養素的化驗檢查,必須定期進行。體檢時不能僅僅抓住某一項的異常,必須綜合季節、飲食、體重增長、活動量等綜合分析。此外妊娠期的心理衛生同樣重要。缺鐵、缺鈣是妊娠期間最常見的營養問題,也是寶寶出生以後缺鐵、缺鈣的根源。因此,一旦體檢發現有這些問題,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通過調整膳食甚至是藥物治療及時糾正,並做到長期跟蹤。

5.母親補充營養可以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嗎

有些媽媽總希望能通過自己多吃些含鈣、鐵、鋅和維生素高的食物或者通過服用營養補充劑來達到給孩子補充營養的目的。研究發現,母親乳汁的營養成分是相對穩定的,至於哪種營養素可以通過乳汁來傳遞給寶寶還要具體分析。一般來說,維生素類的營養物質或補充劑會對乳汁含量甚至對嬰兒的影響比較明顯,而一些礦物質幾乎不可能起作用。

五、母乳喂養期間乳母的飲食

1.保證供給充足的能量

乳母每天分泌600~800毫升的乳汁來喂養孩子,當營養供應不足時,即會破壞本身的組織來滿足嬰兒對乳汁的需要,所以為了保護母親機體和分泌乳汁的需要,必須供給乳母充足的營養。

乳母在妊娠期所增長的體重中約有4千克為脂肪,這些孕期貯存的脂肪可在哺乳期被消耗以提供能量。以哺乳期為6個月計算,每日需從膳食中額外補充600千卡的飲食。800毫升乳汁約含蛋白質10克,母體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質的有效率為70%,因此乳母膳食蛋白質每日應增加25克。蛋白質應當注意選擇一定量的動物性蛋白,以提高各種必需氨基酸的攝入。多喝湯水,比平時多進液體1000~1500毫升以供乳汁分泌。限製辛辣及強刺激食品,禁煙酒。

2.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

母乳的鈣含量比較穩定,乳母每日通過乳汁分泌的鈣近300毫克。當膳食攝入鈣不足時,為了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恒定,就要動員母體骨骼中的鈣,所以乳母應增加鈣的攝入量,建議乳母鈣攝入量每日為1500毫克,相對於普通成人的2倍。鈣的最好來源為牛奶和孕婦奶粉,乳母每日若能飲用牛奶500毫升,則可從中得到570毫克鈣。此外,乳母應多吃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製品以供給優質蛋白質,同時應多吃些水產品。海魚脂肪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牡蠣富含鋅,海帶、紫菜富含碘。乳母多吃些海產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益。

3.乳母一日膳食食譜

糧穀類400~600克,其中摻入一部分粗糧,如玉米、小米、大麥等。

蛋類100~150克,豆製品50~100克,魚、禽、豬牛羊肉類150~200克,牛奶200~440毫升。

蔬菜250克~500克,其中綠葉蔬菜占1/2以上,新鮮水果250克。

烹調植物油20~30克,食糖20克,鹽適當限製。

以上食物相當於乳母在每日膳食基礎上熱量需多攝入500~800千卡,多增加25克蛋白。喂養一個6個月的寶寶時乳母的營養需要與9個月的妊娠孕婦基本相同。

六、配方奶粉——母乳最佳替代食物

1.學會使用奶瓶喂配方奶

奶瓶喂配方奶時要把孩子放在你的一側臂上,做到孩子視力與大人相對視。喂奶時要將奶瓶傾斜,以防止孩子吃不到奶,隻吸空氣。同時要注意奶嘴頭上洞口的大小,如果過小,不妨用消毒過的針挑大一點兒。喂奶時防止配方奶粘在瓶上,塞住奶嘴口。給孩子喂一會兒配方奶,應把他放在大人的肩膀上或腿上,拍拍或輕輕按摩他的後背,直到他打嗝。如果輕拍幾分鍾以後,孩子還不打嗝,就不要再拍了。如果孩子在吃奶過程中睡著了也不要拍醒他。

2.配方奶替代母乳喂養不宜過早

由於孩子吸奶瓶乳頭與吸吮母親乳暈需要不同的方法,過早用奶瓶進行人工喂養會給孩子帶來味覺和觸覺上的混亂。如果同時使用兩種吃奶方法,孩子就難以選擇恰當的吃奶方式,導致孩子吃奶困難,尤其對一些很敏感的嬰兒更是如此。另外,過早用奶瓶進行人工喂養,母親容易出現乳房腫脹、母乳量減少等現象。一般3~4周以後,當母子雙方都熟練掌握了母乳喂養方式時,再給嬰兒補充奶瓶喂養,寶寶往往會順利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