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空步入九重垣,宮殿岩嶢雲際懸。千官鵠位繞珠簾,奏釣天。一朵祥雲捧玉娟。龍香鳳灼吐清煙,引入瓊宮對綺筵。紗窗花影轉欄杆,月催眠。紫薇郎擁紫薇仙。
——右調重疊《憶王孫》且說南斌殞死樹下,隻見樹旁轉出兩個青衣童女來,對南斌道:"我萬歲爺有旨,特召南相公講話。"南斌驚道:"萬歲爺為何事召我。"童女道:"但隨我來,不必驚疑。"南斌隻得隨行。由重門而入,走過許多巍峨殿宇,轉過無數花柳樓台,引到一個所在。隻見朱門高處,有一匾額,是"武陵宮。"門內,又走出兩個彩女,迎接南斌入來。又走過許多曲徑花闌,引到一個小畫堂中坐下。南斌抬頭看時,是一個空空苑囿。隻見兩旁有十二座彩樓,俱是空中樓閣。左邊六座,右邊六座。
見上麵入窗玲瓏,朱欄畫檻,欄杆上珠簾半卷,簾內俱有絕色佳人,豔裝麗飾,倚著朱欄,來看南斌。左右兩旁,多有彩女聚立,望去猶如半天仙子。中間有一甬道,望見百步之外,有十二座彩屏,屏上各畫金鸞一對。屏中各掛小金牌一麵,如圓月一般。南斌坐在畫堂,心中疑惑,不知恁故。隻見彩女獻上茶來,南斌吃了。茶味清香異常,像與梅香一般。
又見有兩個太監,走到麵前,撩衣稟道:"萬歲爺有十二宮,宮主要選取駙馬爺,特設金鸞彩屏十二座,金牌十二麵,金彈十二枚。若彈中了某座金牌,就配與某宮某主。"南斌問道:"若十二座金牌,俱彈中了,卻怎麼樣?"太監道:"就把十二宮宮主俱配與駙馬爺。因連日選取功臣子弟到此彈射,並無一中。今萬歲爺因南相公是仙府靈姿,天緣到此,要南相公彈射金牌。"說完,即取過雕弓金彈送與南斌。
南斌便昂首拱麵,將彩樓上十二位公主,俱顧盼了一回。
笑一笑,忖道:"我小南在南莊把飛鵲都打下了,那怕這十二麵金牌。"隨即從從容容,張弓搭彈,對鸞屏輕輕一放,聽見金牌上當的響一聲,兩旁閃出兩個紅袍太監,將響的金牌除下。
看時,乃是第二宮迎雲宮主。彩女報上樓中,樓中奏一番鈞天之樂。隻見迎雲宮樓上拋下一彩球來,彩女拾了,送上南斌。
南斌看時,見球上繡的百花皆備,而梅花為首。錦色煌煌,異彩奪目,不及細看,就叫彩女收下。閑坐一回,見又有兩個宮娥,一人手棒肴盒,一人將玉杯滿斟濃酒,稟道:"王後娘娘有旨,請南爺飲三杯喜酒,再彈金牌。"南斌飲了三杯,又用些珍味。那酒味清香異常。也像似梅香一般。
太監又送過一枚金彈來,南斌接彈在手,取了雕弓,走向畫堂檻外,拈弓一放,又聽見當的響一聲。兩旁又閃出紅袍太監,除下響的金牌看時,乃是第四宮奪月宮主。彩女報上樓中,樓中也奏一番鈞天之樂,隨即拋下一個彩球來。彩女拾了,送上南斌。南斌看時,見球上繡的百鳥皆全,而鳳凰為首。棲飛跳舞,靈活異常,也叫彩女收下。宮娥又斟過酒來,南斌又飲了三杯。
太監又送過一枚金牌,南斌接來,拈上雕弓,持滿一放,又聽見金牌上響一聲,紅袍太監除下看時,乃是第三宮棲霞宮主。一般報上宮樓,樓中一般奏樂,宮主拋下繡球來。彩女拾送南斌看時,繡的是百獸俱全,而麒麟為首。行住坐臥,宛如有氣,也叫彩女收下。宮娥又斟酒過來,南斌又飲了三杯。覺得酒倦,到上麵交椅上少坐。抬頭去看兩邊樓上的宮主,心中忖道:"我一時之間,眼見得連中三宮,這十二個美人,怕不都是我小南受用。昔年讀盡萬卷書,不如學一張仙圖。"太監又送過金彈一枚,南斌接來,走向前邊,拈弓對中一放,金牌上又響一聲。紅袍太監除下看時,是第一宮淩宵宮主。
聽見樓上奏三通廣樂,然後拋下一個彩球來。彩女拾送南斌看時,繡的是百寶俱全,而珠玉為首。方圓奇巧,具山川之靈秀。
南斌也叫彩女收下,宮娥又斟酒過來。南斌怕酒眼生花,後麵八個金牌,恐有失手,推辭不飲。官娥道:"這是喜酒,定要吃的。吃了這三杯,到外麵大殿上,拜花燭去。"南斌隻得接來飲了,心中又喜又疑。喜的不消說,疑的是後麵八宮八主的鸞屏,為何今日不彈了。
忖度之間,見外麵走進兩個太監來。撩衣稟道:"萬歲爺有旨,召南爺相見,請加冠帶。"宮娥二人,將南斌衣巾除卸,罩上烏紗帽,披上錦衣袍,腰懸金帶,足穿粉靴。隨了太監,由原路出宮。到大殿上,見有十二位帝王,頭戴平天冠,身穿紅蟒袍,端拱而坐。南斌不敢拾頭,俯身下拜,口稱萬歲。十二王稱:"卿家平身。"賜繡墩以坐。南斌謙讓坐下,中間一王,親賜禦酒三杯。開口道:"朕為十二宮宮主,選擇佳婿久矣,奈非天緣,都不能彈中鸞屏。幸卿家天緣到此,連中四屏,皆是長宮。朕喜出於望外,此乃赤繩早係,就此偕婚。"即喚內相,引了女樂,往後宮去迎淩宵、迎雲、棲霞、奪月四位宮主。一麵叫內相整備花燭之儀。須臾之間,金蓮銀燭高燒,寶鼎龍香煙嫋。錦屏中彩花齊列,玉殿上繡褥重鋪。一個彩女,將宮花兩朵,插在南斌的烏紗帽邊。一個彩女,將錦緞一端,披在南斌的錦衣袍上。但聞一派笙簧簫鼓之音,遠遠而來。四位宮主,已出宮到殿矣。這四位宮主,大概是如何模樣,但是:五鳳珠冠,高罩一團雪玉;七章繡服,低籠三寸金蓮。婷婷娉娉花枝態,步步迎憐;鏗鏗鏘鏘環佩聲,悠悠款耳。四輪華月,瓊宮內緩緩輕移;幾陣香風,繡帶中遙遙遞送。綽約清揚,似數縷彩霞飛出;晶瑩豔麗,如五色祥雲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