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疆場軍隊1(1 / 3)

前 言

你知道古羅馬軍團馳騁歐亞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嗎?你知道西班牙無敵艦隊是怎樣覆滅的嗎?你知道拿破侖兵敗滑鐵盧的內幕嗎?你知道是誰埋葬了著名的北洋水師嗎?

……

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和內幕,本書是你最好的選擇。

本書堪稱是反映世界軍事曆史的百科全書。說到世界軍事,我們不得不說戰爭曆史。其實,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出現的特殊社會現象。原始社會晚期,部落或部落聯盟之間的暴力衝突,可以看做是戰爭的初始形態。這種部落戰爭主要是為了爭奪生存資源而引起的。進入階級社會後,戰爭便成為階級與階級、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政治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矛盾鬥爭的最高形式,成為政治的繼續。幾千年來,戰爭綿延不斷,越演越烈。

軍事是以準備和實施戰爭為中心的社會活動。諸如武裝力量的組織、訓練和作戰行動;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戰略戰術的研究和應用;戰爭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國防設施的計劃和建造;後備力量的動員、組織和建設等,都屬於軍事的範疇。

軍事不是孤立的活動,它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麵,既受這些因素的製約,又對它們發生不同程度的作用。正如中國古代著名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中說的那樣:“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戰爭是客觀存在,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人們為了指導戰爭順利地進行,不斷總結戰爭實踐經驗,探索戰爭的客觀規律,尋求克敵製勝的手段和方法。軍事學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

軍事科學的根本任務,是從客觀實際出發,透過極其複雜的戰爭現象,探索戰爭的性質和規律。軍事科學是具有特定範疇的獨立的科學,它以戰爭為研究對象。同時,戰爭是極其複雜的社會現象,是敵對雙方力量的總較量。戰爭的準備與實施涉及各個方麵,需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種有關的知識,還需要哲學所闡明的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自然科學的許多成就,特別是科學技術方麵的成就,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尤其是軍事方麵。所以軍事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本書共分為:疆場軍隊、軍人武將、蒼茫戰爭、生死之謎、諜海詭異和真相迷失五章內容,是一本綜合介紹世界軍事秘聞、內幕、謎團,並集趣味與知識於一身的書籍,是廣大軍事愛好者們的最佳選擇。

疆場軍隊

疆場軍隊世界軍事探秘

古羅馬軍團縱橫馳騁歐亞

古羅馬軍團和蒙古鐵騎,一前一後,是古代人類戰爭史早期和中期出現的兩股強大勢力。公元6世紀末起,羅馬人趕走了伊魯特人,成立羅馬人自己的國家,後來,歐洲以至西亞和北非地區的格局都因羅馬帝國的崛起而發生了變化。

長達2000年的羅馬帝國史先後經曆了古羅馬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和古羅馬帝國三個時期。在其走向崛起、強盛的過程中,先後經曆了多年的戰爭。帝國擁有一支十分強大的部隊,這支軍隊在吸取多年的作戰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對其軍隊的組織體製和戰術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形成了軍團作戰體製。

傳說古羅馬軍團是從失敗中誕生的,這支軍隊在最初仍然繼續使用他們的統治者伊特魯裏亞人曾經用過的希臘方陣。希臘方陣是由用圓形盾牌和投矛武裝起來的重甲步兵組成。公元前216年,在康奈,按古希臘方陣隊形作戰的古羅馬武裝步兵,被迦太基的軍事統帥采用包抄戰術所打敗。古羅馬人從這次慘敗中汲取了教訓,對古希臘方陣進行改造,創建了古羅馬軍團,靈活的軍事組織——軍團逐漸取代了方陣,而成為新的戰爭方式。

古羅馬軍隊的基本戰術組織是小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連。每個小隊由兩個百人隊組成,相當於現在的兩個排。百人隊原先為100人,後來改為60至80人,這是由於1名軍官(百人隊長)來指揮100人的隊伍常顯得力不從心,但百人隊這個名稱仍然保留了下來。大隊相當於現在的營,由450至570人組成,其中有120至160名少年兵,還有相同數量的青年兵和壯年兵,60至80名成年兵,另加一隊30人的騎兵。大隊裏的騎兵很少跟大隊一同作戰,而是自己合起來組成較大的騎兵隊伍。

古羅馬軍團相當於現代軍隊的1個師,它由10個大隊組成,約4500至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300名騎兵。每個古羅馬軍團配有1個聯合軍團,這相當於現代的1個軍,約9000至10000人,其中約有騎兵900人。兩個古羅馬軍團加上兩個聯合軍團組成1個野戰軍,稱為執政官統率的集團軍,由兩個羅馬執政官其中的1名指揮。每個執政官統率的集團軍通常有1.8至2萬人,其正麵戰線寬約2500米;整個集團軍戰鬥編隊占地約60萬平方米,大約三倍於同樣規模的古希臘方陣隊形。

軍團的機動性取決於每個大隊與各分隊之間的戰術關係,也取決於重步兵的各個作戰橫隊之間的相互關係。每個小隊就像一個古希臘小方陣,它的每個橫列約20人,縱深6人,士兵間隔略大於古希臘方陣的士兵間隔。每個士兵所占位置約1.5平方米,橫隊的各個小隊之間有一個相當於小隊正麵寬度的間隔,約30米。各小隊交錯排列,形成棋盤狀的縱橫交錯隊形。這種棋盤方格狀的作戰隊形較之古希臘方陣有許多優點。它的隊形靈活多變,可根據地形或戰鬥情況隨時變為輕武裝步兵戰鬥隊形或重武裝步兵戰鬥隊形,並能四麵出擊,既可集中打,又能化整為零,各自為戰。這種隊形比較容易在地形崎嶇的鄉村實施機動,不用擔心部隊前後失去緊密的聯係,也不必擔心橫隊中出現前後脫節的現象。

古羅馬軍團的這種優化組合,使其在戰爭中占據了優勢。馬其頓方陣和古羅馬軍團曾經有過兩次重大的交戰。一次是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中的西諾塞法拉戰役,一次是第三次馬其頓戰爭中的皮德那戰役。

兩次戰役均由古羅馬軍團獲勝。

古羅馬軍團的武器裝備不斷改進,最初,古羅馬的騎兵和步兵主要使用長矛和弓進行作戰,劍是次要武器。到公元前三世紀末,古羅馬軍隊淘汰了用於砍殺的劍,改用一種稍短的劍,稱為短劍。這種短劍很重,劍頭十分尖銳,用起來比梭鏢靈便,用途更廣,可作為劈刺式兵器,其作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