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有夢不覺天涯遠(2 / 2)

“激揚文字收割流浪歲月,典藏真情擺渡漂泊人生”是我一個美麗的夢,希望我的夢可以越做越圓。我的文字是稚嫩的,或者說粗糙的,但這些融入我情感的文字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這中間有一些文字能夠直抵您的心靈,這樣我便知足了。

有愛不覺人生寒,有夢不覺天涯遠。感謝所有閱讀本書的朋友,祝你們的生活幸福溫潤、詩意盈懷。

責任編輯:張光勝

封麵題字:黃誌農

裝幀設計:張國良

封底短評(3-5條):

——楊健民(著名作家、《東南學術》總編輯)

他去城裏流浪,背的行囊,卻是鄉村的月亮;最底層的打工生活,眷念的還是“故鄉的灶底土”和地瓜花;即使寫勵誌感悟文章,仍然帶著石頭的氣息,粗礪,但有力量。從老家莆田到廈門、北京、昆明等,一路跑來,我聽到是風的聲音,而很少有他的歎息,甚至喘息,我感受到他溫和敦厚背後的內心能量,不怨天尤人,做了再說,這樣的不屈青春,難得可敬,也接近壯麗。

——羅西(著名專欄作家)

一個才念到高一的內向學生,離開老家去外地打工多年,永遠保持一種內心獨立,和高尚追求,始終堅持寫作,不妥協不氣餒,而且還要頂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委屈,經曆生活的磨難和困苦,這些本身就構成了文學力量。在中國目前農民工雲集城市的時代,好的打工作品無疑具有時代價值。用散文的藝術形式表現這種人的生活和命運無疑具有人生價值。我在你的散文中,盡管有些非常短,也看到了你獨立的文學精神。

——黃明安(小說家、散文家)

認識劉永宗,緣於他的一些文字。這些文字不同於一般的散文作品,它濃縮著作者獨特且豐富的人生經曆。打動我的或許不是文章的寫作技巧或是什麼,真正讓我折服的是潛藏在文字裏的那種精神,執著、向上、永不妥協。一個人如果不屈服於生活的磨難與命運的錯位,上天勢必會回饋給他更多的東西。劉永宗的個人經曆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蔡愛蘭(青年作家)

永宗的文章是從現實的河源出發,並穿越了歲月的河流,被哲思之水浸潤過的一顆顆翠鑽,開卷之間,相信您能讀到文辭的光華,讀出世情的溫熱,讀懂心靈的質感和厚度!

——李丹崖(80後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