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記憶裏的“蛋角”(1 / 1)

我都聞著地瓜香了!鄉情依依,放不下的何止是地瓜,還有那濃濃的鄉情。作者此文讓我想起小時候到郊區農社收獲後的地裏翻地瓜的情景來了。為此我還寫下了“秋水長天一色”一文。隻是沒有閣下寫得動情。味覺裏的鄉情,人到了一定年齡,嗅到一種曾經的味覺,都能勾起對往事的回憶。

——褦襶子點評

遠在北京的我還會時常想起那脆生生、甜絲絲的“蛋角”,讓我時刻咂舌品味,讓我終身齒頰留香。

那天在文獻路上閑逛,看見一個老農挑著一些黑不溜秋的東西在賣,走近一看,我頓時眼前一亮:“蛋角”!我趕忙說:來兩斤。

“蛋角”是一種特殊的“水果”,長在水溝裏或池塘裏,黑黑的,兩頭有個彎鉤,中間有個肚子,形狀有點像筆架,通常叫它菱角,老家人稱之為“蛋角”,大約取其外形像雞蛋上長出兩個彎彎的牛犄角吧。據說現在由於水汙染等原因,這種“水果”已經“芳蹤”難覓了。

在我記憶中,這種水果隻有家住上塘的姑婆給我們帶回來過。

由於家裏窮,姑婆從小送到後溫做養女,後來又嫁到上塘,她不是很經常回來,但每次回來總會帶一些禮物,其中就有“蛋角”。

“蛋角”很好吃,酥酥軟軟的,吃起來很香。外殼上那層黑色粉末很容易沾到唇邊,我們吃完後常常成了“花臉貓”,常常看著對方啞然失笑……

姑婆心地善良,又很風趣幽默,她常常會給我們“講古”。那些故事情節現在大多忘記了,但當時確實深深吸引了我們,常常讓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

那個時候,我大約八、九歲吧,姑婆常會回來探親,我們也總盼著姑婆能回來,有鮮嫩爽口的“蛋角”和引人入勝的故事。

爺爺走了以後,姑婆就幾乎再也沒有回來過。

今年春節的時候,我特地去看望了她老人家。她見到我的時候,緊緊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上下打量著我,問我過得好不好……

我說:“我真大意,居然空著手來看您。”她說:“你能來我就很高興了,難得你還記得我這個‘老菇’,‘老菇不值錢了哦’……”她總是喜歡開玩笑,這麼多年依然沒變。

我說奶奶身體不好,如果您有時間回家一趟吧,和她“說說新聞”。

姑婆說她也很想回家看看,隻是年歲大了,行動不便。言語中透著一絲惆悵。

最後,我去姑婆的孫子金守家裏。我和金守剛聊了一會,姑婆又過來了,手裏端著一碗“紅棗蛋籽”。姑婆讓我趁熱吃下。金守家裏辦了寶石廠,出出入入的人挺多的,我當時挺難為情的。我說剛吃過飯。她卻執意要我吃下,她說年輕人消化快,走幾步就餓了。我又說真的不餓,若是餓了,我還會客氣嗎?但姑婆依然要我吃下,她甚至說“你不吃的話我就走路翻跟鬥……”

嘿,真拿她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吃了,而且吃得幹幹淨淨的!因為我希望她健康長壽!如今爺爺走了、奶奶走了,在爺爺的兄弟姐妹中,隻有姑婆還健在,她又是這麼疼愛我,這麼幽默風趣……

如今,遠在北京的我還會時常想起那脆生生、甜絲絲的“蛋角”,讓我時刻咂舌品味,讓我終身齒頰留香……

“點評”蛋角牽扯出遙遠的記憶,姑婆的疼愛讓我時刻品味。敘事幹淨,回味悠長。(無塵秋水)

青黃不接時節,地裏的菜苗才剛冒芽。這時我們想吃點菜粥改善一下夥食怎麼辦?摘點嫩的地瓜葉就可以了,若能加點肉或蝦米,那簡直就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