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阿浪的父親卻極力反對這樁婚姻。父親覺得叔叔帶他去看,阿浪就馬上做出決定,這樣太倉促。去定親的人還在半路上,阿浪父親的一通電話把他們“截”了回來。“你們今天敢去,我就拿炸藥炸了房子!”
叔叔他們找來了村裏的幾個“說話人”來勸阿浪的父親。阿浪的父親更加惱火。“找這麼多人也沒用!我堅決不同意這門婚事!”
“你說你兒子都快30歲的人了,好不容易碰到一個他喜歡的人,你卻反而反對……”
“不是我沒給他機會,看了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瞞著我應了這門親事!為了幫他找對象,我的腳皮都掉了一層,他卻這樣——要置我於何地!難道和一個姑娘半個小時不到的談話,卻勝過二三十年的父子情意!如果阿浪執意要堅持這門親事,我就和他斷絕父子關係,你們誰也別想安寧!”阿浪的父親話說得很絕情。
四
誰也沒有想法到,一向比較乖巧聽話的阿浪居然還是決定帶著女孩“私奔”?
2008年3月6日,他和女孩偷偷去城裏做了婚前檢查、去區政府領了結婚證。這一天阿浪的心怦怦亂跳,在拍結婚照的時候,他的心裏百味橫陳,苦澀與甜蜜在心裏糾纏。他擔心遇上父親,那結果是不堪設想。
第二天,阿浪便暗地裏買了車票,帶上新娘子去北京。丈母娘去莆田汽車站送行,眼裏含滿熱淚。不僅僅為女兒遠行,更為女兒不可知的明天擔心。
回望來時路,阿浪也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勇氣。盡管父親如此反對,他還是執意要和這個女孩走到一起,也許不僅僅除了愛。在他心中,“30歲”像一條皮鞭一樣抽打著他!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很溫柔卻也很殘忍。
三十歲在阿浪心中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三十歲了,應該成家立業了,也許“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三十歲了,會有更多的人稱他為叔叔而不是哥哥了……所有這一切,似乎在一夜之間悄然來臨,一時間恐懼和緊張襲上了心頭,一陣頭暈目眩。
三十而立!三十而栗!失去人生最美好最禁得起嚐試冒險的年華可揮霍,認清再也沒有樂天的青春無敵可憑恃……阿浪希望而立之後不要再覺得這麼空虛無成,不要再對人生如此彷徨忐忑?
阿浪這樣安慰自己:最早提出“三十而立”這個觀點的孔子,他三十歲的時候其實也是處於事業“草創”階段呢。初來北京時,阿浪連電腦都不會用,這讓舉薦他的老師都感到頭疼。好在阿浪不服輸的性格讓他的事業出現了轉機,他在刻苦自學的同時,虛心向同事們請教,如今他也是部門主管了……曾經辛苦過,曾經苦悶過,如今的他對生活也不再那麼浮躁了……奔三,同樣也可以奔向無限可能,你說呢。
2009年9月12日於北京初就
“點評”作者筆下這個即將奔三的男人,是一個社會多元化的組合。年輕的農民工、有學識卻苦於無處施展才華、沒房沒車卻又渴望得到、更是一個骨子裏帶著反叛的男人。而阿浪的父親最後的舉動所表現出來的,則是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內在情感。“三十而立”,我們真的應該反思反思,我們生活的目標與人生的軌道。筆觸細膩深刻,描述形象生動。(林雨芊)
隻要不斷努力,你就會看見生命的力量!(半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