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向生父叫舅舅的故事(3 / 3)

“那我負責給你妻子去說。”

“能行麼?”

“我看能行。”

於是,到杭州以後還沒有遊覽過享譽中外的西湖美景的張曼新特地將陳熙榮的妻子邀到“蘇堤春曉”的一個僻靜處。

這被稱之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的蘇堤,相傳為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於元祜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府的,為造福一方百姓,開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築成。堤的兩邊遍種花草樹木,春季和風徐徐,桃紅柳綠,美景盎然。漫步堤上,喜看曉霧中的西湖蘇醒,花韻悠揚,新柳如煙,鳥雀婉唱,給人以勃勃生機和生命的張揚之感。

張曼新與陳熙榮妻子的交談,情景交融,開誠布公。

他問她過去是不是愛過陳熙榮?

她答愛過。

他問她現在還愛不愛?

她沉思片刻,臉上呈淒然之色,說還愛,但她又說自己畢竟是個活生生的女人。

他稱讚她說的是實話。

她反而露出幾分羞澀。

他又問她希望不希望陳熙榮今後幸福?

她說那還用問。

他說她要希望陳熙榮幸福就必須舍得給予。

她一聽頓時緊張,問給予指的是什麼?

他講應該把孩子交給陳熙榮撫養。

她問為什麼?

他講我們都是過來人,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她說有話你就直說。

他坦率地講,陳熙榮已失去性功能這你知道。經過這一次的婚姻離異,他已認識到結婚不是給心愛的人帶來幸福反而是製造痛苦,這痛苦既指的是你也指的是他。因此,他不會再由於自己的生理缺陷製造第二次失敗婚姻。所以,他如果失掉這個孩子,將會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鰥夫,在孤獨中活著,在孤獨中死去。相反,如果他能得到這個兒子,他將會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他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生活一定很充實。將來,他老了,兒子也大了,兒子娶妻生子,兒孫繞膝,他不僅有依靠,而且還享受天倫之樂,這豈不是他終生的幸福,你說是不?

她靜靜地聽完,點了點下頦兒。

張曼新又說,可你呢,現在還年輕,新婚後,可以要一個生育指標,再生一個孩子。這樣,別人是獨生子女,你卻可以賺一倍的便宜。

她聽了張曼新詼諧的話語,板不住“撲哧”一樂,滿臉的沉重之色隨之散去。

她知道陳熙榮不會慢待這孩子。她畢竟和陳熙榮恩愛過那麼多年呢!

她說那就按你說的辦吧。

“那我就代表陳熙榮謝謝你!”張曼新說完站起身來,放眼長空,山巒疊翠、湖光瀲灩的西湖,盡收眼底,不禁心潮起伏地想到陳熙榮一家的憂憂喜喜和人世滄桑,思緒縈懷,情感跌宕,一首早年熟讀的蘇軾的詩詞《水調歌頭》湧上胸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陳熙榮與他的妻子離異後,女人提出,將她母親留給陳熙榮,以便照料他和孩子。她還說,讓孩子向他的生父叫舅舅,陳熙榮永遠是孩子惟一的父親。

“謝謝你。”陳熙榮感激地對曾是他妻子的女人說。

那女人一笑:“你要真感謝的話,就感謝那個叫張曼新的人吧,是他使我明白了應該這麼做。”

“我知道,張曼新是個好人,可今後不知道怎麼報答他。”陳熙榮說。

“報答不一定非要給錢給物,心裏常念叨人家的好也是一種報答。”

“好!”陳熙榮實實地一點頭,那力度仿佛與空氣磨擦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