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常重視同歐盟之間的相互關係,對歐盟對華政策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與歐盟的經濟貿易合作得到進一步發展。歐盟各國家既是向中國提供技術、設備的最大供應者,又繼續保持對中國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誠意,同時歐盟國家繼續向中國提供政府優惠貸款。歐盟對新亞歐大陸橋的開發,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歐盟提出了東進戰略,試圖通過裏海、黑海直入資源富集的中亞地區。為此1995年比利時國家鐵路局和歐洲鐵路局共同體提出的歐洲――高加索――亞洲的交通運輸走廊方案,得到了歐盟的大力支持。
中國與日本、韓國的合作東亞的日本、韓國在新亞歐大陸橋區域合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日本是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新亞歐大陸橋區域合作中的經濟綜合實力強國。日本在21世紀的世界各國的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將繼續處於經濟、科技強國的領先地位。日本是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最多的國家,也是中國吸引外資、引進技術的最主要國家。長期以來,日本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日貿易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中日貿易將繼續占中國對外貿易的20%~25%。近年來,日本企業來華直接投資,投資的項目和區域進一步向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擴大。
20世紀末,中東、亞洲地區對日本產品需求較大。日本出口額的迅速擴大,勢必拉動日本經濟的增長。因而,在日本的“歐亞大陸外交行動計劃”中,積極展開“絲綢之路外交”,爭奪中亞裏海地區,擴大中國市場。中日兩國新亞歐大陸橋的合作開發,開始起步。
韓國是東亞地區的“新興工業國”。20世紀90年代,中國與韓國兩國友好關係、雙邊經貿呈現出深入發展的態勢,韓國正成為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中韓雙邊貿易發展很快,中國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大投資對象。韓國十分關注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的發展,韓國時任總統金泳三曾在首屆亞歐會議上提出了亞歐鐵路計劃。韓國一些大企業集團對加強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韓國的貨物已由新亞歐大陸橋運往中亞國家。新亞歐大陸橋使韓國運往中亞的貨物,縮短了運輸距離,減少了運輸時間,減少了冬季運輸中貨物受損、受凍的問題,降低了運費。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還可以提高韓國西部港口集裝箱的運量,降低韓國國內的運輸費用。
新亞歐大陸橋是目前亞歐最短的交流通道,對促進沿海、地緣雙邊合作向內陸多邊合作發展,促進貿易合作向貿易、投資、技術等多元合作發展,都將產生巨大影響。新亞歐大陸橋既為歐洲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開拓亞洲特別是東亞、東南亞市場提供了快捷、安全、穩定而靈活的內陸通道,也為亞洲尤其是東亞、東南亞的企業開拓歐洲市場提供了便利的內陸走廊。
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經濟帶具有雙向開放的獨特優勢,它不僅將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由過去的沿海單向開放轉變為東西海路雙向開放,而且使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經濟帶擴大了對外開放,提高了經濟的外向度,加速了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金、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21世紀的到來,世界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不僅傳統的國際商品貿易變得異常頻繁,又增加了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技術流動、國際勞務流通。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積極參與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活動,才能符合國際分工、開放性、一體化的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將成為21世紀國際經濟融合度最高的經濟帶之一。
20世紀的新亞歐大陸橋是古絲綢之路的延續。它進一步促進了中亞、西亞乃至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其社會發展;加強了中國人民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人民的互相了解和民族融合。絲綢之路的開辟,新亞歐大陸橋的建立以及沿橋經濟帶的發展,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且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途徑,是中國人民以及中亞、西亞、歐洲各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21世紀,新亞歐大陸橋將再創絲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