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方貿易進出口公司章程規定,該公司為經營新疆與蘇聯邊境貿易業務的國營企業,在國家有關政策法令指導下開展業務,財政獨立,自負盈虧,具有對外經濟貿易法人的地位。
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00萬元,經營包括糧油、食品、醫藥保健品、紡織品、土畜產、輕工、化工、地毯、工藝、機械、儀器、五金、礦產品等商品進出口業務。雙邊貿易以外彙記賬的易貨形式進行,以瑞士法郎為結算貨幣。
1986年8月,新疆與蘇聯方麵在哈薩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圖舉行首次邊貿看樣訂貨會。新疆方麵展出樣品2000多件,包括服裝、百貨、機電、家電、陶瓷等項目。蘇聯方麵展出商品有化工、機械及農機具等項目。會後簽訂了1986年易貨合同,合同總額為601.2萬瑞士法郎,其中新疆對蘇聯的進口額為486.5萬瑞士法郎,逆差達361.5萬瑞士法郎,對一些有分歧的部分,雙方議定在1987年度補簽。由於合同簽訂時已近年末,雙方同意該合同在1987年度履行。1987年雙方邊貿總額實際為2371萬瑞士法郎,其中新疆出口1087萬瑞士法郎,進口1284萬瑞士法郎。
1987年10月,中國新疆與蘇聯方麵雙方在烏魯木齊聯合舉辦看樣訂貨會,並簽訂了總額為3358萬瑞士法郎的1988年度易貨合同。1988年初至11月,雙方又在蘇聯境內的塔什幹、杜尚別、塔爾迪庫幹舉辦了三次邊貿展覽會,並多次舉行會談。至11月,雙方共簽訂本年度和1989年度邊貿進出口合同1.77億瑞士法郎,其中新疆進口1.02億瑞士法郎。
1989年,新疆外貿工作遇到物價上漲、資金短缺、鐵路運輸緊張、收購下降、出口適銷對路商品貨源不足等困難,但是對蘇聯的地方邊貿仍保持良好勢頭,上半年即實現對蘇聯的邊貿出口4164萬瑞士法郎,完成全年計劃的74.6%。至1989年底,新疆共完成對蘇聯的貿易進出口總額2.02億瑞士法郎,其中對蘇聯的地方邊貿進出口額為1.20億瑞士法郎,占新疆對蘇聯的貿易總額的59.26%。進口商品包括化工、鋼材、五金、建材、機械、紡織、輕工、農產品等8大類,出口商品包括服裝、紡織品、鞋帽、日用百貨、文體用品、食品、蔬菜、機械、家電、電子產品、建材等12個品種。
在新疆地方對蘇聯的邊貿中,1989年又增加了沿邊城鎮對蘇聯的邊境小額貿易。曆史上,新疆與俄國就有沿雙方邊境百裏以內自由貿易傳統。50年代末,新疆曾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沿邊地區開展過對蘇聯的邊境小額貿易,但是試行時間不長。1984年12月,中央外經貿部頒發了中國邊境小額貿易管理辦法,新疆方麵據此於1987年開始醞釀恢複開辦對蘇聯的邊境小額貿易,並首先在伊犁試辦。蘇聯方麵對此十分歡迎。1988年9月,蘇聯方麵沿邊口岸代表轉達了蘇聯中亞人民希望恢複邊境小額貿易的願望,並擬在巴克圖村附近設立貿易貨場。
1987年伊犁地方在試行對蘇聯的邊境小額貿易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於經驗不足,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伊犁地方自行進口蘇聯350號水泥1萬噸,而當年伊犁地方建立的年產5萬噸450號水泥的企業已投產,且產品價格低於蘇聯方麵進口水泥,致使進口水泥積壓,地方外貿部門不得不作降價處理,損失達30多萬元。
1988年新疆外經貿廳授權批準新疆沿邊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克孜勒蘇柯爾、喀什等地方五家外貿公司可自行開展對蘇聯的邊境小額貿易。1989年五家公司邊境小額貿易易貨額為194.7萬瑞士法郎。同年新疆農墾進出口公司也加入對蘇聯的地方邊境貿易行列。
至80年代末,新疆對蘇聯的地方邊貿已粗具規模。邊貿範圍和渠道不斷擴大,同時在易貨方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來料加工、換貨代理、工程勞動償還、進口物資代理等方式,雙邊貿易越做越活。進出口貿易差額也發生了變化,長期處於逆差狀態的新疆方麵在1989年底首次出現1600萬瑞士法郎的順差。另外,1988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各地方對外貿易企業同蘇聯和東歐國家相應機構建立直接貿易的指示,新疆對東歐市場進行了一些調查,為恢複50年代經蘇聯轉口的東歐各國貿易作了準備。1989年新疆地方貿易進出口總公司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獲得對民主德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國的直接外貿經營權,並開始與有關國家展開外貿洽談,簽訂貿易意向書。
1989年新疆對蘇聯的貿易總額超過2億瑞士法郎。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新疆與蘇聯的雙邊貿易仍保持繁榮勢頭,至1990年底,雙方進出口貿易完成2.03億瑞士法郎,創建國以來中國新疆與蘇聯貿易額的最高記錄。
§§第二章 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與沿橋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