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痛苦的成才代價(2 / 3)

天才的夭折

阿德拉根是一個學業天賦極高的天才兒童,但因為父親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讓他及早功成名就,使他半途而廢了。阿德拉根的父親告訴孩子:你比老師還要聰明。他讓孩子加入了高智商者的社團組織。他親自教兒子高等數學,強迫他在醒著的每一分鍾都得學習。父親在阿德拉根8歲時就給他上大學水平的數學課程;9歲時,就在學習微積分並試寫電影劇本了。他不斷跳級,僅用3年時間就修完了大學課程;他主修數學,11歲從大學畢業。

阿德拉根的母親最終與丈夫離了婚,並獲得了兒子的監護權。當時阿德拉根僅12歲。她企圖把丈夫幹的每件事都翻過來,目標是把兒子前所未有的童年還給他,讓他充分享受他從未嚐過的孩提歡樂。她讓他參加了少年棒球聯合會。盡管阿德拉根已取得了大學學曆,可母親還是要他去上當地的一所公立初級中學。也許是因父親催逼過甚而產生了逆反心理,阿德拉根對學習活動全然失去了興趣,學習成績平平。他把臥室中貼的愛因斯坦的畫也換成了棒球節目單和連環漫畫。他極力掩蓋自己不尋常的過去,試圖融入芸芸眾生之中。他說,“如果時光能倒流,我願意回到過去,去過正常人的生活。”

威廉·詹姆斯·西季斯的例子則多少有些令人心酸。威廉的生身父親是一位心理學家,鮑利斯·西季斯。鮑利斯深信幼兒的大腦最有利於學習。當他的兒子剛出生,他就開始在兒子身上實驗自己的理論。

鮑利斯無情地催逼自己的兒子。他反對一切與學業無關的興趣。體育、遊戲、對大自然的探索對他來說無足輕重。兒子2歲時,他就教他閱讀和拚寫;3歲時威廉就能在打字機上連貫地打出英語和法語;5歲時,他寫出了一篇解剖學方麵的論文,並能計算曆法,能推算出過去一萬年內某個星期幾是哪一天。6歲時,他以正常年齡上了學,但僅用半年時間就飛快地修完了7年的課程。8歲時,這位數學神童發明了一種新的對數表。10歲時,他會講6種語言。威廉的父親一再讓新聞媒體對兒子進行采訪報道,也許是為了滿足他自己想出名的欲望。

11歲時威廉給哈佛大學的數學教授和研究生做了一場題為“四維軀體”的報告。當時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這場報告引起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的注意。他預言威廉會成為一名世界級數學家。15歲時,威廉作為數學主修生以最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看似踏上了專家預言的成功之路。

然而他的輝煌在瞬間轉為暗淡。在研究生院呆了1年之後,威廉對數學失去了興趣,隨即轉入法律學院,但很快也對法律失去了興趣。最後他做起了辦事員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擔責任。他沉溺於業餘愛好,行為頗似孤獨症患者。28歲時,威廉寫過一本關於市內有軌電車乘務員給乘客運轉票的書。他可以精確地推算出在美國用單程車票到達某街道所需的運轉票。

成人以後的威廉不想再染指任何真正的數學問題。他在接受一家雜誌社的采訪時說:“一看到數學公式,我就渾身不自在,像患了病一般。我惟一想做的是開動一架加法機。但他們(新聞界)不願給我這份清靜。”

威廉痛恨他的父親,他認為父親以教育他為業,逼迫他學習,並剝奪了他的情感營養。威廉幾乎沒有什麼人際關係,獨自住在一間宿舍裏,房東說他:“臉上老是帶著一種辛酸的表情。”威廉死於腦溢血,終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