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動機呢?動機是人類從事活動的主觀意圖,是人類進行各種活動的推動力。人類動機的原動力,支配著人類的不同活動。
人類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都是有目的的活動,它們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
1.孩子學習動機的特征
學習心理學家認為,學習的動機是孩子學習活動的主觀願望,是孩子為追求一定的目的而產生的內在動力。
學習的動機不是學習活動,但學習活動離不開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支配著學習過程中的一切行為。因此,父母不但要懂得孩子的智力情況,因地製宜地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孩子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知道孩子學習的內動力。學習動機正確的孩子,父母要給予必要的評價,充分發揮他們動機的作用,而對於學習動機不正確的孩子要給予引導。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可以認為是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質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動機有三方麵的作用。
第一,具有使學習活動開始的作用。有了一定的學習動機,孩子才能正確而真正地開始學習。有調查發現,許多低年級孩子之所以學習差,關鍵就是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對於他們來說,真正的學習過程沒有開始,他們還在“玩學習”或“玩知識”。
第二,具有維持學習活動不斷進行的作用。學習過程是個有始點無終點的過程,而且會發生各種不同內容的變化,遇到各種不同困難。如果沒有一個較穩定的學習動機,在遇到一定的障礙時,孩子就會中斷學習。隻有有了一定的學習動機才能保證學習不斷地進行,有許多學習滿不錯的孩子,突然學習不好了,而且幾年後仍沒有改善,其原因就是學習動機不穩定,結果造成學習活動中斷,學習自覺性降低,成績下降。有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也有類似的現象。可見,智力超常的孩子也不能不進行學習動機的培養。
第三,具有把學習活動引向一定目標的作用。一個孩子有了學習動機,他就會製定出一定的學習目標,並為此而努力。一旦達到這個目標,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快樂,從而學習動機更加鞏固。如果目標達不到,他們仍會不斷地為達到目標而奮鬥,不會半途而廢。
出於對知識的興趣。孩子經過一定的學習後發現了一些科學的秘密,了解了一定的原理,把一些公式、定律應用到實際中取得了成績,於是他們對一些知識感興趣了。為了獲得興趣的滿足,他們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喜歡學習。但是有這種動機的學生往往發生偏科現象,對有興趣的科目能自覺地學習,克服困難,不怕失敗,而對於沒有興趣的學科卻不在乎,不學習,或者隻是應付了事。
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有些孩子為了將來考大學,為了當科學家、醫生等而努力學習。持有這種學習動機的孩子,一般較用功,各科的成績較均衡,學習態度認真、勤奮,這可以認為是較好的學習動機。
還要說明的是,孩子的學習動機是易變的,而且也還不是單一的。一個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可能是上述幾類動機的混合型。有不少孩子學習動機不穩定,也許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因一件事而改變。因此,父母要分清孩子的學習動機屬於哪些類型,進行引導,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2.怎樣培養好的學習動機呢
上麵分析了孩子各類型學習動機,那麼教師和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理想的學習動機呢?
由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學習動機各有特點,很難詳細具體地加以說明,因此本節僅把培養孩子學習動機的一般原則和方法介紹如下。
(1)用獎勵和恰如其分的評價來強化內因性學習動機。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懲罰不一定能阻止人們去做某事,而獎勵卻能鼓勵人去做某事。學習是孩子所必須要從事的主要活動,對於他們的勞動,父母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必須肯定其勞動的價值,突出的要給予獎勵。正確引導,以獎勵為主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動機的主要手段。那些試圖用批評、懲罰來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的方法是不行的。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把實驗的狗關進箱子,一組給予64次電擊,每次持續5秒鍾;兩次之間的時距隨機安排。狗被綁得不能動彈,使它們不能躲避電擊。第二天在原有的箱子裏用不太高的柵欄隔成兩間,鬆綁的狗可以跳過柵欄,到不受電擊的另一間。箱子中的光線逐漸變暗,10秒鍾後,電通過放置狗的那間地板,狗可以在10秒鍾之內或在電路接通之後,跳過柵欄,避免電擊。結果大多數狗隻是無可奈何地忍受電擊,不去跳越柵欄。而先前沒有經受電擊的控製的狗,卻能很快學會及時跳越柵欄而避免電擊。當然,動物的實驗未必能照搬於人類,但至少也能啟示我們,心血來潮地任意處罰孩子,使他們陷於無可奈何的境地,是一種非常不適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