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自學能力的培養(2 / 2)

(6)能有一定的在閱讀時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能力。

(1)能看題思文,從題目入手了解文章的寫作意圖,並概括中心思想。

(2)能很快找出文章的中心詞、中心句並領會其作用。

(3)主動把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並找出關係。

(4)經常寫出自己的感受,喜愛寫日記。

(5)能堅持經常學習英語,並主動預習。

(6)酷愛數學。能預習,並帶著問題聽課,對應用題能舉一反三。

(7)有一定獨立創造小製作的能力。

(1)能圍繞要寫文章的中心思想找材料。

(2)有摘抄好文章、好詞句的習慣。

(3)有重看自己的作業並改正錯誤的習慣。

(4)能在與其他人的討論中,迅速發現每個人所持觀點的能力。

(5)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條理清楚,不以經驗而以理論為依據。

(6)有一定的價值觀念,能分清問題主次。

(7)注意力能很好地集中。

(1)能製定中心思想,寫出有一定思想與藝術技巧的記敘文。

(2)會縮寫文章。

(3)能閱讀較簡單的任何文體的文章。

(4)能提出有一定價值的問題。

(5)主動找一些較難的數學題做。

(6)堅持經常學習英語,對不正確的發音自覺糾正。

(7)能獨立創造有一定水平的小製作。

(8)能借鑒別人好的學習方法。

(9)對書上的運算技巧能進行整理並運用。

(10)能寫幾種文體、有一定思想性、藝術性的文章。

怎樣培養自學能力呢?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地去嚐試著學習新的知識,嚐試著運用學過的知識。為了做到這點,家長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孩子預習

預習就是一種自學。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然後在教師的講解下,會很快掌握。讓孩子預習應該說是培養他們自學能力的開端。家長和教師要指明預習的目的和預習的方法,並檢查學生完成的情況,重點指出不足之處。這樣,幾次以後,孩子就會自己預習了。而且預習效果會不斷提高,幾年後能達到自學知識的能力。

2.讓孩子自己完成各種任務

對於應該是學生完成的所有的活動,教師都要讓學生自己去做。尤其是寫作文和解應用題,教師不應有任何提示,而應先讓學生自己思考領會並嚐試完成,這樣他們就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綜合能力。然後教師再評價,並指出正確的作法。最後再讓學生重新開始。這樣學生的自學能力會得到很好的訓練。

3.鼓勵孩子做未做過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似乎是所有學生的常用語:“這個老師沒教過,我不會做。”這是要不得的。不會的就更應該學,而且家長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學習新知識,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教師來教。

4.激發孩子的好勝心

孩子似乎都有惰性,不願意自己去學習新的東西;或者是沒有膽量,沒有學習新知識的意識。但是,他們也有一個最有利的條件,就是有很強的好勝心。教師隻要能激起學生的好勝心,並加以鼓勵,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去學習新知識。一旦他們嚐到了“甜頭”,認識了自己的能力,他們就不但敢於而且也願意去自學了。他們會不滿足於跟著教師學,而以自學為樂。

一個好的學生產生了。

§§第八章 非智力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