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這門關於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普遍規律的科學,一直被視為高深莫測,一般人無法進入的殿堂。孩子學習哲學更會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確,學習、掌握哲學概念和原理,需要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而孩子在這方麵的能力是較不發達的。然而盡管如此,孩子在這方麵的能力已開始萌芽,同時,大量的事實證明,10歲左右,甚至是5~6歲的孩子的言行中已表現出哲學的特征,隻要我們留心身邊的孩子,就會發現在他們的身上時常出現哲學思維的閃光,盡管還是原始的、低級的,但隻要得到必要的指導,就會逐步提高。至於智力超常孩子,他們的哲學思維能力就比較發達了。有人在幼兒園進行思維訓練,要求小朋友們進行比賽,說出自己知道的衣服的名稱。一下子,各種衣服的名稱從幼兒口中湧出。突然,有個幼兒說:“世界上隻有兩種衣服。”教師問他:“哪兩種衣服?”他說:“破衣服和不破的衣服。”他的說法一出現,其他的小朋友便有了下列類似的說法:“世界上隻有兩種衣服,貴的衣服和不貴的衣服。”世界上隻有兩種衣服,舊的衣服和不舊的衣服。……這不就是在無意中運用了邏輯學裏的排中律來分類的嗎?
又如,我們在幼兒園大班的自然課中講解雞蛋孵小雞的現象,然後問幼兒:“把乒乓球與雞蛋放在一起,讓母雞孵,會從乒乓球裏孵出小雞嗎?”多數幼兒說:“不會。”我們問:“為什麼呢?”幼兒回答:“因為乒乓球不是雞生的。”在這個簡單的對話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幼兒已大致明白了哲學中內外因相互作用的關係的原理,即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隻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事實說明,哲學已不再是成年人獨占的天地,孩子也能進入這片廣闊的領域,孩子能夠理解哲學原理,並通過掌握哲學原理發展思維能力,這也正是我們培養孩子哲學思維的根本目的。
兒童哲學的創始人美國哲學教育家馬修·李普曼教授認為,等到大學再學推理已太晚了,應當在10歲左右就開始,把哲學放到中小學教授,甚至放到幼兒園教授都是完全可行的。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李普曼教授完成了7本兒童哲學思維小說的寫作,現在這7本小說體教材已被譯成15種語言,在許多國家的學校裏發揮作用。第一本教材適用於幼兒園到小學2年級,重點在發展孩子的思考技能。第二本教材適用於小學3年級,重點在發展孩子的思考技能與生態環境意識。第三本教材適用於小學4年級,重點在發展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第四本適用於小學5~6年級,重點在邏輯訓練。第五本適用於中學1~2年級,主要內容是倫理探究。第六本適用於中學3~4年級,主要內容是關於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美學以及知識理論。第七本教材適用於中學5~6年級,主要內容是關於社會的探究,如社會製度、社會規範、社會價值、法律與犯罪、傳統等等。
怎樣訓練孩子的哲學思維呢?
1.讓孩子有豐富的感性認識
人類哲學思維形成最基本的規律即是人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人通過對事物外表的觀察和思考,對事物的認識逐漸從外表進入到事物的內部,認識到事物的本質。
因此,要想對事物的本質有正確的認識,人就必須要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為隻有這樣,人的認識才可能由量變達到質變,逐漸產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
要使孩子的哲學思維有所發展,讓孩子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但要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感受,更要指導孩子多勞動,勞動和各種操作對於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所起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比語言更重要。
2.抓住孩子好奇好問的特點講解哲學原理
培養孩子進行哲學思維,指導他們掌握哲學原理是發展他們智力的一個重要方麵。孩子好奇好問,他們問的許多問題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內容,家長可以在回答孩子提問的同時,向孩子講解其中所包含的哲學原理。
使孩子在解開疑問的同時對哲學原理有所了解。當然,隻經過一次講解是不夠的,家長可以在以後的時間裏,抓準時機,反複向孩子講解直到他們能真正掌握。
3.引導孩子從各種事情中悟出哲學原理
哲學原理來自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事情和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無不富有哲理,家長要經常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現象裏悟出其中的哲學原理,明白事物的發展特點。
4.培養孩子運用哲學原理解答問題
指導孩子理解哲學原理,我們的教育任務隻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孩子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解釋各種現象,解答所遇到的問題。隻有掌握了這個本領,在未末的工作中,他們才可能正確地認識事物,解決問題,不至於做出違背人類與自然規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