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激發孩子的興趣(1 / 1)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勢必要從遊戲、娛樂中開始。根據他們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的特點,要不斷地變換教育手段方式,引導孩子的興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

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早期教育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在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時候,最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到興趣的所在,利用孩子的愛好和對某些方麵的興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使孩子從沒有興趣到產生興趣,從有一點興趣到興趣濃厚,由隻對個別問題有興趣到興趣廣泛,並逐漸地轉移到知識的學習上。

老威特通過領孩子散步,認識自然界的生物,讓孩子學習了動物和植物方麵的知識。他對兒子講解地理知識時,也是先引導孩子的興趣,經常帶小威特到周圍村莊去散步。等到小威特對村莊的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他就讓兒子登上村裏的一個高塔遠眺。等小威特記住有關地名之後,他讓小威特畫出周圍的地理簡圖。然後兩個人一起去散步,在簡圖上畫上道路、森林和河流,就這樣鄰村的地圖便畫出來了。待這些工作做完以後,父子倆還要去書店買來這個地方的地圖,把自己畫的與書上的地圖進行比較,並對有誤之處作出修改。老威特用這種循序漸進的辦法教給了孩子難以理解的地理概念。在教會了小威特動物學、植物學和地理學後,老威特又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兒子的物理學、化學和數學。

孩子對知識的興趣是大還是小,取決於家長教育的方法與內容。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做的一切應該使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越來越廣泛,孩子由此而產生的求知欲就會越來越旺盛。早期教育階段,應防止使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越來越少,甚至隻限於幾種事物,這個階段的教育目的主要是開闊孩子的眼界。

有一位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興趣。他們設法引起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給他一個思維的廣闊的環境,使孩子富於想象。這時孩子的思維和求知欲望都是積極的、向上的,情緒最佳,興趣也最濃厚。家長充分利用孩子的求知心理,恰到好處地將孩子的興趣轉移到知識的學習上。這位家長認為,將孩子的好奇心領入涉獵知識的求知過程要順理成章,不能牽強附會,要在孩子需要時立即給予,如若不然,孩子就有可能因精神饑渴而失聰。你能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你幫孩子去探索他要的一切,他就會感到你是可信賴的。這時你和孩子雙方就能保持一致的目標,你就可以在拓展孩子的興趣上再加點勁,使孩子在有著濃厚的興趣的基礎上去主動尋求知識。

家長在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幫助孩子轉移興趣上,應該像一個具有戰略思想的指揮家一樣,自己要站得高看得遠,對孩子的發展要有全局的觀念。

家長在引導孩子的興趣時,有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鼓勵。

人都有要被人重視的願望,這種願望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深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士說過:“人類本性中最迫切的願望是被人重視”。威廉·詹姆士更進一步說:“人性的第一原則是渴望得到讚賞”。幼兒也同成人一樣,渴望被重視。有些孩子被家長描述成“人來瘋”,就是因為他渴望被客人注意到。孩子們渴望自己被家長所承認、所信任、所注意,渴望被家長賞識和重視。

家長在引導孩子的興趣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需要得到某種重用,讚賞和認可。

(2)孩子都認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世界圍繞他而旋轉。

(3)孩子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4)孩子願意為獲得表揚和賞識而盡力。

(5)鼓勵並不等於隨意讚賞。

當你誠懇地鼓舞孩子學習的熱情時,你滿足了他受人重視的願望,你將順利地引導孩子的興趣,使他獲得知識。但在鼓勵孩子時,家長應注意,鼓勵不等於隨意表揚,雖然表揚有時也能起到鼓勵的作用。家長應該用鼓勵使孩子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而不是陶醉在成績上裹足不前。

例如,孩子在他多認識了幾個字之後,興高采烈地向你彙報時,你應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與他分享這份快樂,然後鼓勵他說:“你看,你已經認識這些字了,如果再認多一點點,你就可以讀懂那本童話書了。爸爸相信你能行的。”這樣孩子就會饒有興趣地認更多的字。

孩子的興趣一般都不大穩定,受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改變,家長應心平氣和詢問孩子的感受,與他一起分析,尋找正確的做法,然後鼓勵他:“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孩子定會欣然接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