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猶願及此春,略講周公十二政——周公十二政:《周禮·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相傳周公製禮作樂,因此稱“周公十二政”。這兩句是說:我在這裏略講周公賑濟災荒的十二項措施,雖然知道賑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趁今春抓緊賑災,還是能夠有所幫助的。
風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談幸聽之——風生:指言論。出奇:指提出各種新奇的建議。這兩句是說:大臣們就賑災問題提出了各種新奇的建議和策略,我有幸聽之,也隻不過是老生常談。
此首詩描寫地震災害以及震後洪水泛濫,百姓無家可歸的景象。全詩可分兩部分去解讀,首先詩人描寫了地震的慘狀,“有似巨鼇複戴三山遊”,“傾牆摧棟壓老弱”,隨後又是洪水泛濫,“十戶八九生魚頭”,其慘烈之狀,觸目驚心。而逃難的百姓“累累繈負襄葉間,問舍無所耕無牛”。他們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其次,詩人通過以上事情的描寫,轉入了關於賑濟災荒,救民水火的議論,高居廟堂之上的執政者,“風生群口方出奇”,但終究是老生常談,同時詩人也感慨自己“疏遠之謀未易陳”,職微言輕,無補於事。在此番議論中,詩人的看法是治國必須未雨綢繆,詩人引用“堯湯水旱”“諱疾忌醫”等典故,寓意其中,典重厚實。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並州
熙寧四年(1071),山穀因事過平輿,想念起遠在並州的好友李子先,作此詩勸他一起解職歸鄉。平輿:隸屬蔡州,今屬河南。李子先:作者的同鄉好友。並州:治陽曲(今山西太原)。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認青袍。
心隨汝水春波動,興與並門夜月高。
世上豈無千裏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酒船魚網歸來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認青袍——幽人:指李子先。佐:佐助。吏曹:府縣的屬官。青袍:低級官吏的服色,此指代李子先。這兩句是說:前日你被派去充當吏曹小官,我行在堤上,那青草跟青袍的顏色十分相近,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你。
心隨汝水春波動,興與並門夜月高——汝水:淮河支流。源出河南嵩縣,流入淮水。這兩句是說:您的興致如汝水春天之波蕩漾,如並州夜月之高懸。此兩句為擬想對方的興致,且以“隨”、“與”寫出其高漲的動勢,抒情手法可謂別開生麵。
世上豈無千裏馬?人中難得九方皋——九方皋:春秋時的相馬專家。這兩句是說:世上豈能沒有千裏馬?那是因為缺少發現千裏馬的九方皋。此又兼用韓愈的《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詩人隱約以千裏馬自喻,感歎無人賞識自己。
酒船魚網歸來是,花落故溪深一篙——這兩句是說:家鄉有酒船魚網,你還是歸來為是,溪水新漲,漂送落花,正有一竹篙深呢!此兩句回應“幽人”意脈,以故鄉風物作結,以隱居美景喚起歸隱之心。
詩為懷友思鄉之作。第一、四句說對方赴並為官、月夜雅興,二、三句寫自己見草懷友、心潮逐浪。這四句扣住“幽人”來寫:對方是幽人,所以雖然為官,雅興不改;自己思念對方也是從堤草、汝水這些清幽的自然景物上生發出聯想。五六句直抒胸臆:世上人才雖多,但知音卻非常難得!結二句回應“幽人”意脈,以故鄉風物作結,以隱居美景喚起歸隱之心。
據宋人《潛夫詩話》,山穀教人寫詩,舉出“世上豈無千裏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兩句話說:“此可為律詩法。”這兩句是對偶句,句意單行直下,一氣貫通,是“流水對”。清代趙翼《甌北詩話》推舉此詩“獨辟蹊徑”,並謂:“詩果意思沉著,氣力健舉,雖則和諧圓美,何嚐不沛然有餘?若以生僻爭奇,究非大方家耳。”可見山穀的詩,也並不是一味以奇險取勝,這首詩就體現了山穀詩和諧圓美的風格。
弈棋二首呈任公漸(選一)
這是一首以描寫下棋為題材的詩作,寫於熙寧四年(1071),時山穀在葉縣。弈棋:下棋。弈,圍棋。任公漸:不詳。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
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東一目誠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公事:公家之事,公務。這兩句是說:偶爾閑暇沒有公事去做,就與休息的賓客在席上鋪開棋譜,擺開陣勢,下棋搏殺。
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碧落:指天空。“身如”句:《莊子》中載佝僂丈人一心捕蜩,意誌專一,把身子當成了枯樹,手臂當成了樹枝。此處用以比喻下棋者專心致誌,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兩句是說:對弈者冥思潛想,他深思的樣子,內心的舉動就好像天空之中隨風飄蕩的蛛絲那樣細微;他專心致誌,就像那承蜩的佝僂丈人一樣,意誌集中,達到了忘我的境地。
湘東一目誠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湘東一目:《南史》中記載,梁湘東王蕭繹,早年的時候一目失明。此處比喻下棋者處於不利的局勢。圍棋需兩“眼”才能活,現隻有一“眼”便是死局。天下中分:指平分天下。此處指和局。這兩句是說:看那下棋的人已經處於不利的局勢了,但他仍然精心運籌,不去服輸,希望能夠通過努力而下一個和局。
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吾徒:我們,即指下棋的人。愛日:愛惜時日,珍惜光陰。參橫:參宿橫陳,表示夜闌更盡。這兩句是說:誰說我們很是愛惜光陰,你看我們下棋都下到了連夜闌更盡、星沉月墮都不曾知道的境地。此二句包羅前文,將對弈者的專心致誌進一步表現出來。
這是一首描寫下棋的詩,將對弈者的心理以及其中凝神的形象為我們做了傳神的展現。
首二句“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校兩棋”是說閑來無事便與客人共同下棋。隨後兩句寫得十分精彩,“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對弈的人殫精竭慮,冥思潛想,他那種沉吟徘徊,那種沉思之後偶得一招的心理變化就像天空中隨風飄蕩的蛛絲,雖然細小,但卻不曾斷絕,接下一句則化用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寫其專心致誌,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頸聯則主要寫了對弈者的意誌堅韌與永不服輸。“湘東一目誠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看那局勢已經是處於不利的死局了,但對弈者還是精心運籌,希望有所改觀,能得到一個和局,這便表現出對弈者的心理活動,細致入微。結尾兩句“誰謂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先以一句反問之語給讀者展現了他們的珍惜時光,但因為下棋聚精會神,居然一直到了夜闌更盡,星沉月墮的時候,這樣就包羅了前文,進一步將對弈者的專心與忘我表現了出來。
戲詠江南土風
此詩作於熙寧四年(1071),時山穀任葉縣尉。此詩為一首懷鄉之作,將濃濃的鄉思之情寓於詩中。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殘水下寒塘。
飯香獵戶分熊白,酒熟漁家擘蟹黃。
橘摘金苞隨驛使,禾舂玉粒送官倉。
踏歌夜結田神社,遊女多隨陌上郎。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殘水下寒塘——“十月”句: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這兩句是說:江南十月,尚無寒霜,但時已深秋,樹木開始落葉,給人一種高兀之感,塘中之水也已微寒,其水麵也低於以往。
飯香獵戶分熊白,酒熟漁家擘蟹黃——熊白:熊背上的白脂。《政和證類本草》十六:“熊白,是背上的膏,寒月則有,夏月則無。”擘:分開,剖開。這兩句是說:那獵戶之家,飯熟之時,香味彌漫,大家互相分著熊脂;那漁人之家,酒已溫好,人人自己動手擘著蟹肉下酒。
橘摘金苞隨驛使,禾舂玉粒送官倉——金苞:指金橘。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金橘產於江西,以遠難致,都人初不識,明道、景祐初,始與竹子俱至京師。……香清味美,置樽俎間,光彩灼爍,如金彈丸,誠珍果也。都人初亦不甚貴,其後因溫成皇後尤好食之,由是價重京師。”隨驛使:指向朝廷進貢。驛使,驛站傳送文書等物的使者。玉粒:指稻米。官倉:官府用以儲存糧食的倉庫。這兩句是說:人們摘下金橘,由驛使帶走,進貢朝廷;人們舂出如玉粒般的稻米,源源送往官倉。
踏歌夜結田神社,遊女多隨陌上郎——踏歌:唐宋時民間有手拉手以足踏地為節奏而歌的風俗。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田神社:古時農村為祭土地神而舉行的一種活動。遊女:即出遊的女子。陌:田間小路。劉禹錫《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這兩句是說:夜晚時分,人們結隊集於土神廟前,手拉手踏地而歌,祝賀豐收,那出遊的女子們跟隨自己心目中的郎君,歡聲笑語蕩漾在田間小路之上。
詩人任職葉縣,思念家鄉而作此詩。首聯二句先寫出江南十月之景,尚無寒霜,但也已經有秋日之致,高林,殘水,寒塘。頷聯二句展示了漁獵之家的生活,飯香彌漫,互分熊白的熱鬧一片,手擘蟹黃,溫酒入肚時的暢然。“熊白”和“蟹黃”給人以強烈的色彩對比,猶如畫中的重彩之處。頸聯二句選了人們摘橘入貢,舂米交糧的場景,展現了一幅江南豐收的景象,那顆顆金橘,那粒粒白米,給人一種豐饒之感。尾聯選擇踏歌尋歡,祭祀社神的場麵,那頗具浪漫的民俗風情,引人入勝。整首詩通過這一係列畫麵的展示,寄托了作者濃濃的鄉思。
答龍門潘秀才見寄
此詩作於熙寧四年(1071)葉縣任上。詩中通過對龍門潘秀才的稱頌,表達出對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的向往。龍門:即伊闕,在洛陽南。《水經注·洛水》:“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曆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潘秀才:其人未詳。
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山中是處有黃菊,洛下誰家無白醪。
想得秋來常日醉,伊川清淺石樓高。
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林泉:山林泉石,指隱居之地。這兩句是說:男兒四十歲之時,正值壯年,尚未老朽,但你卻成遊於山林泉石之間,真是有一股超俗的豪氣。
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明月清風:《南史·謝脁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宋·歐陽修《會老堂致語》:“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閑人。”輕裘肥馬:指富貴生活。《論語·雍也》:“乘肥馬,衣輕裘。”謝:辭去不受。兒曹:即爾曹,這些東西。這兩句是說:明月清風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欣賞的東西,但你卻與之共往;輕裘肥馬之類的富貴生活,你卻辭去不受。
山中是處有黃菊,洛下誰家無白醪——是處:到處,處處。“洛下”句:指洛陽盛產美酒。《洛陽伽藍記》卷四:“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以甕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遊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唯畏白墮春醪。’”這兩句是說:看你所居之處,山中處處黃菊叢生,附近家家盛產美酒。
想得秋來常日醉,伊川清淺石樓高——伊川:即伊水。此水發源於河南熊耳山,東北流向,於偃師彙入洛水。石樓:龍門香山寺中的一處建築,為詩人登臨吟詠之地。這兩句是說:想你秋日常常醉酒,徜徉於四周美景之中,看那伊水清澈見底,石樓高聳雲端。
此詩主要是讚美稱頌潘秀才壯年隱居,從而表達對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的向往。首聯二句是說潘秀才正值壯年便優遊於山林泉石之間,自有一股超俗之氣。頷聯寫了潘秀才與明月清風相隨,而放棄富貴的生活,從中可見潘秀才的風神。頸聯二句暗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潘秀才飲酒賞菊,自有一番雅興。尾聯則是一句猜測之詞,推想潘秀才秋日醉酒,四周又有美景相環,伊水清澈見底,石樓高聳雲端,韻致悠遠。
秋懷二首
這兩首詩作於熙寧八年(1075),時山穀任北京國子監教授。這兩首詩,在任淵注《山穀詩集》及史容、史季溫注《外集》、《別集》皆未收,翁方綱校刊《山穀詩全集》時據舊本收在《外集補遺》中,注“熙寧八年北京作”,《宋詩鈔》也收錄。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
雨開芭蕉新間舊,風撼宮應商。
砧聲已急不可緩,簷景既短難為長。
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秋陰:秋日的陰沉之氣。茅堂:用茅草蓋的屋。這兩句是說:秋日的陰氣雖然不濃,但它不斷地透進茅草蓋的屋中;昨夜天氣定是很涼,那秋蟲鳴聲啾啾,一刻不停。
雨開芭蕉新間舊,風撼宮應商——:即竹子。撼:搖動,形容風大。宮、商:五音中之二音。五音為“宮、商、角、徵、羽”。這兩句是說:雨後芭蕉新葉長出,新葉子與舊葉子相間而生;秋風吹過,竹子搖動,發出具有音律的聲音。
砧聲已急不可緩,簷景既短難為長——砧:搗衣用的石頭。頭古代婦女多在秋天搗洗新衣,替家人做禦寒的衣服,故“砧聲”四起,便象征秋日的來臨。杜甫《秋興八首》:“白帝城高急暮砧”。簷景:即簷影。日照屋簷投下的影子。這兩句是說:聽那搗衣的砧聲已經急不可緩,那寒衣定是應該趕快縫製了;秋天日短,屋簷外的日影不會加長。
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狐裘:即用狐腋下毛縫製的皮裘。晏歲:歲晚,一年將盡。這兩句是說:我那禦寒的狐裘破裂無人縫補,故而棄於牆角,不自收拾,卻沒想到一年將盡,寒霜漸多,冷氣逼人,難以對付。此二句寫自己意態頹唐,其中曲述了自己的灑脫心情。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
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
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繞空庭紫苔滑——索索:秋風吹過發出索索的聲音。紫苔:青苔時間長以後顏色加深,略帶紫色。這兩句是說:秋風吹過,茅屋上的茅草被風吹得發出索索的聲音;獨自在空無人影的庭院繞行,那雨後的青苔腳踩上去之後也十分滑。此二句寫冷宦孤居,過著寂寞的生活。
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號:鳴叫。鵲轉南枝: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兩句是說:晚上秋雨又至,雨多池塘水漲,因是深秋,蛙聲一片,雨後寒月初升,照著樹上的烏鵲,那烏鵲也因棲息不安而轉向朝南的樹枝。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翻手覆手”句:杜甫《貧交行》:“翻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此指世上交情的淡薄。“一死一生”句:《史記·汲鄭列傳·讚》:“一死一生,乃知交情。”這兩句是說:想那世上的交情淡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可信賴,那稱得上生死交情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此兩句為感慨之詞。
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孤鴻:即鴻雁,古代有鴻雁傳書之說,常被運用在詩文中。據說是漢時蘇武被拘匈奴,有一次匈奴派人到漢長安,武帝問來人有關蘇武的狀況,來人不願告知真相,漢朝有大臣故意說武帝在上林苑射下一鴻雁,雁足上係有蘇武的書信,匈奴使者無法推脫,隻能告以實情。這兩句是說:那湖水隻是無端地映出天上白雲的影子,卻連代表老朋友書信的鴻雁的影子一絲也映照不出來。
這兩首詩寫於山穀任北京國子監教授時,那時職務清閑,作者在詩中即表達出一種閑淡的情調。
第一首詩先寫秋,共用了六句,而且這六句有一共同特點,即每一聯有一句寫景,有一句寫聲。所寫的景物如“茅堂”、“芭蕉”、“簷景”等頗有一種淒清之感,而所寫的聲音如“吟蟲啾啾”,“風撼”,“砧聲”等也頗有一種陰冷的感覺。隨後兩句“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寫到了自己的切身之事,雖有一種頹唐的意味,但仔細看來,作者心目中要做一個“達者”,那是不應為未來之事戚戚於懷的,因此作者的抒懷是輕視物質上的困難,而趨於灑脫。
第二首詩也是先寫秋日景象,但用了四句,作者先從秋風雨後寫起,秋風吹得堂上茅草索索作響,而雨後的青苔在作者行繞空庭之時也感到分外溜滑,此二句便表明一種冷宦孤居的寂寞生活。隨後兩句“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寫了秋雨的再來,青蛙的號叫,雨過之後寒月上升,樹上的烏鵲也因棲息不安而轉向朝南的樹枝,這兩句更加增添了淒清的氣氛。餘四句為抒懷,作者在這種淒情的氣氛中想起了老友,感到世間交情淡薄,要想得到一二知己更是困難,因而他盼望得到老友的書信,但作者卻以“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兩句來埋怨湖水隻照雲影而不照代為傳書的鴻影,從而更加表達出自己重視友誼的情懷。
古詩二首上蘇子瞻(選一)
元豐元年(1078),山穀寫了一封信給蘇軾,並附上古詩二首,表示自己的欽慕之情。蘇子瞻:即蘇軾,字子瞻。
青鬆出澗壑,十裏聞風聲。上有百尺絲,下有千歲苓。
自性得久要,為人製頹齡。小草有遠誌,相依在平生。
醫和不並世,深根且固蒂。人言可醫國,何用太早計。
小大材則殊,氣味固相似。
青鬆出澗壑,十裏聞風聲——青鬆:喻蘇軾。澗壑:山澗深穀。這兩句是說:高大的青鬆從澗壑中挺然而出,風吹而過,很遠就能聽聞其聲。此兩句說明蘇軾大材而沉屈下僚,但依然聲名遠播。
上有百尺絲,下有千歲苓——絲:菟絲,攀援植物,可入藥。苓:茯苓,菌類植物,常生在鬆根上,可入藥。這兩句是說:青鬆上有百尺的菟絲相攀援,下有千年的茯苓相伴。此兩句以絲、苓喻蘇軾的門人、追隨者。
自性得久要,為人製頹齡——久要:舊約,舊交。頹齡:老年。這兩句是說:菟絲、茯苓的本性能與鬆樹長久相交,為人類祛老延年。
小草有遠誌,相依在平生——這兩句是說:菟絲雖是小草,也有遠大的誌向,能跟鬆樹生死相依。中藥中有一種小草又名遠誌,此處即指菟絲。這兩句表明了要與蘇軾定生死之交的心跡。
醫和不並世,深根且固蒂——醫和:春秋時名醫。這裏指能薦用賢士的人。並世:同時生存於世。深根:鞏固基礎。這兩句是說:能薦用賢士的人不能同時生存於世,自己就要好好修養,鞏固基礎,等待時機出來為國效力。
人言可醫國,何用太早計——醫國:《國語·晉語》:“上醫醫國,其次救人”。這兩句是說:雖然人家說我們這些“小草”可以入藥,有“醫國”的“遠誌”,但時機未至,就不必汲汲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