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構建預防腐敗激勵機製的基本框架(1 / 1)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首先是自然的人,其次才是社會的人。作為自然的人,物質需要是第一需要,追求物質利益是其最本能的追求。因此,利益怎樣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選擇追逐利益的行為方式,國家公務人員也概莫能外。

基於這樣一種認識,盡快構建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西部大開發需要的反腐敗激勵機製便成為當務之急。

(一)預防腐敗激勵機製的基本內容

構建以物質利益激勵為主要內容的預防腐敗激勵機製,目前已具備許多條件。首先,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我們國家已經相對富裕,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國家具備了這方麵財力。其次,財政體製改革的步子日益加快,各項財政管理製度逐步完善,政府宏觀調控財力的能力已大大加強。另外,隨著國內高收入階層的逐步形成,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人們對給予國家公職人員以厚薪,在思想上已具備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各級黨政部門機構改革工作已經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即將全麵展開,財政供養人員的大幅度減少,奠定了構建這一機製的基礎。

以我國現在的條件,通往高薪的路還很長。建立以物質利益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激勵機製,並不是單純要對公務人員實行高薪,而是要通過這種利益導向,用製度解決公務員收入方麵的種種問題。通過“厚薪養廉”,使公務人員“不必腐敗”,“不想腐敗”。針對我國實際和西部現狀,建立預防腐敗的激勵機製的基本框架應當包括四個方麵:第一,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原則的薪水分配製度;第二,充分體現廉者厚養原則的養老金製度;第三,充分體現功績製原則的公務員晉升製度;第四,充分體現鼓勵先進原則的表彰獎勵製度。

在由上述“四根支柱”構成的這個框架中,包含了物質利益激勵和精神榮譽激勵,其中薪水分配製度是核心。所謂“充分體現”,就是要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充分反映知識資本的固有價值,“按勞分配”的“勞”,理應包括腦力勞動;就是要建立公務人員養老金製度和廉政基金製度,使公務人員老有所養,使那些終生廉潔從政的人,有一筆豐厚的基金,可以安度晚年而沒有後顧之憂;就是要在幹部的提拔使用上,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用,以政績論英雄,不搞遠近親疏;就是要打破當前在表彰先進方麵存在的庸俗作風、虛假作風,使具有鮮明時代精神的先進典型能及時得以弘揚。

(二)健全預防腐敗激勵機製應處理好的關係

建立以物質利益激勵為核心的激勵機製,並不否認精神榮譽激勵的作用和地位,相反,隻有與物質利益激勵融為一體,精神榮譽激勵才能產生更大的績效。可以這樣說,如果把前述“四個充分”比作四根支柱,那麼它所支撐起來的,並不直接是廉政的平台,而是一條通向廉政平台的“高架橋”,從這條橋上通過,我們會更便捷地到達廉政境界。四根支柱,各有其位,各有其用,隻不過物質利益支柱所處的位置更關鍵、更重要些罷了。

構建以物質利益激勵為核心的預防腐敗激勵機製,實際上是利益分配製度的調整,必然牽動方方麵麵,涉及種種配套措施,因而需要改革的精神和手段。在思想上,要摒棄對知識的偏見,承認知識是資本,管理才能是資本,智力投資也是投資,不能把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僅僅掛在口頭;在認識上,要打破平均主義的羈絆,丟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陳舊包袱,真正樹立起“按勞分配”的意識、“酬勞衡等”的意識、“論功行賞”的意識;在製度設計上,要敢於突破舊體製的框框,從改革傳統的公務人員分配模式中尋找辦法,把公務人員的“隱性收入”公開化,全部收入製度化;在具體實施中,要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穩步進行,尤其要防止新的腐敗現象附著在新體製的肌體上,借助新製度的推廣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