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它是一種以公開為基本前提的機製。所謂公開,從本質上講,就是擴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公開是民主的前提和條件,沒有適度的公開,擴大民主就必然是一句空話。幹部工作隻有堅持公開原則,才能平等競爭,使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幹部工作搞得神秘,容易出現“暗箱操作”,助長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現在,從個人自薦、民主推薦和署名推薦製、考察預告製,到任前公示製,幹部選拔任用的各個環節,都在一定的範圍內公開,人們可以較大程度上參與對幹部的選拔任用。這是選人用人觀念和機製上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變化。
最後,它是一種以競爭為基本特征的機製。把競爭引入幹部管理,是幹部人事工作中一個重大的突破。過去,我們在幹部管理中,一談競爭,就認為那是資產階級的一套,常常與個人主義、伸手要官混為一談,現在看來真是不可想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與完善,隨著中國加入WTO從而引起的對幹部人事管理製度的衝擊,人們的思想不斷解放,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和德才兼備、注重實績,不僅與伸手要官有本質區別,而且反過來講,這些做法非常有利於遏製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歪風。引入競爭機製,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使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黨組織的選拔視野,對幹部人選的素質進行比較,擇優任用,有利於提高幹部隊伍的素質和幹部管理的效能。
(三)進一步明確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從近年來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實踐上看,其著力點和突破口完全可以確定在領導幹部的能上能下問題上。“上”和“下”是幹部工作中相互聯係、相互依存、貫穿始終的一對矛盾。領導幹部在領導崗位上的上與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僅符合古今中外在用人實踐上的要求,而且也符合幹部人事管理的一般原理。一部分幹部的“下”,是為了另一部分幹部的“上”,如果沒有“下”,“上”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幹部的“上”與“下”聯係起來,共同研究。隻研究“上”,不研究“下”,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的。關於解決領導幹部“上”與“下”問題的具體思路:一是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選官”辦法,改進幹部的選用方式,引入競爭擇優機製,為淘汰相形見絀的幹部提供製度保障;二是改進委任製,完善選任製,試行聘任製,改進幹部的任用方式,實現幹部使用方式的多樣化,這也是促進幹部能上能下不可或缺的一點;三是實行任期和試用期製,健全幹部選拔任用的配套製度,使幹部在“上”的時候就有了“下”的準備,使領導幹部使用製度中本身就形成“能上能下”的機製。實行任期,可以使不稱職的幹部在任職初期就能得到及時調整,不至於給工作乃至國家和人民帶來危害;實行試用期製,可以直接保證幹部的按時“下”,為幹部的再“上”創造條件。
在“下”的方麵,要通過改進考核,加強審計,使在職領導幹部在不符合考核要求和有一定經濟或其他方麵問題的情況下及時得到調整。同時要積極推行辭職降免製度,包括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和就地免職,加大調整不稱職幹部的工作力度;實行待崗製、轉崗學習、離職分流、改任非領導職務等,拓寬“下”的渠道;建立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解決幹部“下”的後顧之憂。這樣,從“上”和“下”兩個方麵入手,並綜合考慮相關問題,建立相應製度措施,逐步形成幹部能上能下的機製,努力探索出一條依靠健全製度、建立機製解決幹部能上能下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