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隨著中央政策向西部傾斜和國家投資力度的加大,政府權力支配公共資源的空間愈來愈大,因此權力監督要緊貼西部大開發的實際,找準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目前,主要應著眼於以下幾方麵:
(一)對權力配置的監督,實行分權製衡
權力配置是權力監督的基礎和關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生活市場化、行政管理法製化、社會信息網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政府必然要由全能政府、權力政府向有限政府、責任政府轉變,世貿組織規則大多數涉及規範政府行為。因此政府必須徹底轉變職能,對一些權力進行重新設定和劃分,與國際慣例接軌。
1.規範權力設置,形成權力監督製約的閉合回路
任何地方、部門、單位和個人的權力在配置設定時,都要明確職權範圍,規製行使的邊界,做到權責統一,罰則清晰,寓監督製約於權力配置之中,要構建權力決策、執行、監督協調一致的閉合反饋係統,像電一樣始終有行者饋路,哪個環節出問題,糾錯補救機製就會自動啟動。首先要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是“三個代表”,要做到知與行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就必須嚴密規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執政行為,使其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始終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樹立執政黨的權力更要接受監督的崇高意念,在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權力的配置上,要健全和完善黨內外監督製約機製。按照黨的十六大報告的要求:“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製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機製。”其次,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遵循“小政府,大社會”的政府治理模式,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科學設定職權,合理劃分事權,寓監督於管理之中,規範部門的職能,合理設置機構,優化人員結構,實現機構和編製的法定化。從權力設置的結構、內容、權限及使用目的等方麵,綜合考慮權力監督製約因素,使每項權力都設定有全程監督機製,形成縱橫交織封閉運行的權力監督網絡,防範權力濫用滋生腐敗,按照黨的十六大報告的要求,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製。
2.實行合理分權,消除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
我國目前仍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行政管理一直沿襲高度集權的管製模式。要適應市場經濟多樣性的要求,實行依法科學合理分權,既保證權力主體正確及時有效地行使權力,又使其受到相應的約束。在權力結構上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對獨立,分立與製衡相統一;在權力的組織結構上,要減少組織科層,增大組織幅度,實行扁平化結構,以便於上下溝通,指揮靈活;對執法權,要實行裁決與執行分立,對管理權,要實行審批與監管分立,對收費罰款權,實行集中統一收費,罰繳分立。
3.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清理行政審批事項
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明確部門職責,職能相對專一,提高行政效率。要繼續精簡機構,裁撤冗員,切實解決職能重複交叉、多頭管理、機構臃腫、權責脫節、效率低下等問題。對過去那些不適應世貿組織規則要求,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時的規範性文件認真進行清理,及時廢止。要改革行政審批製度,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麵清理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砍掉計劃經濟的殘餘和部門自行定立的職能。凡能用市場機製替代的一律取消行政審批,對審定後繼續保留的審批項目,則對審批權進行分解、監控,規範程序,簡化手續,公布審批事項的條件、內容和辦結時限。
(二)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推行公開化運作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主要是解決“暗箱操作”問題。
1.權力運作要透明化
權力運作過程包括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環節和步驟。運作過程的隱蔽性,為腐敗行為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權力運行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公開化是保證權力公平、公正的關鍵。公開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結果、辦事紀律,增加權力運作的透明度,使其完全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這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有效措施。如在實踐中推行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招標、負擔明白卡、幹部任用招聘、公示製等。公開化促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是逐步建立使人“無法貪”機製的有效途徑之一。
2.權力使用要程序化
按照法學原理,程序有時比實體更重要,任何一項權力都要規定嚴格的運行程序,程序要簡單易行,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貫性,讓群眾一目了然。權力使用要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同時要製定相應的監督製約措施,既要保證權力運行的高效率,又要保證權力按設定的正確軌道運轉,決策無偏差,執行不走樣。要堅持用法律、製度、黨紀、政紀規範約束黨員幹部的行為,對部門和個人濫用權力,在公務活動中“吃、拿、卡、要”的行為要嚴厲懲處。
3.權力審批要快捷化
政府及管理部門可以因地製宜建立政務大廳,實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或建立電子政務網站,實行網上受理,快捷審批。對現有的政務大廳要理順關係,強化功能,建立部門領導駐廳值班製、會審製,對普遍項目審批實施現場辦公,實行並聯式審批;對現場不能審批的重大項目由政務大廳負責受理,向相關審批單位發布審批信息,同步運作。同時監督部門可向政務大廳派駐監察室,實施現場監督、全程監督。同時要改變繳費方式,實行一張支票管到底,對各種審批性收費,由政務大廳代辦協調,發布收費核算信息,會計核算中心集中辦理,一張支票交費,劃塊分類記賬,財政專戶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