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大開發:曆史的機遇與挑戰(3 / 3)

4.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之一,而協調區際關係、發展落後地區經濟則是實施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可持續發展要求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我國東部地區以占全國14.13%的國土麵積和42.6%的人口創造的GDP是西部的4.07倍,但其自然資源儲量不足全國的8%。如果沒有西部資源開發、供應以及廣闊的市場,東部的持續增長是不可能實現的。特別是國內形成買方市場、國際市場尚未充分打開、經濟結構調整、就業壓力增大等新情況的出現,西部不發展,東部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都不可能健康地發展,僅西部人員每年大量東去就給東部造成較大壓力。西部大開發是東西部互利共富的區域大開發,是關係全局的、協調發展的世紀工程。

5.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中國新世紀波瀾不驚的保證西部地區位於我國大江大河的上遊、中亞荒漠區的邊緣,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關鍵區,也是長江、黃河生態破壞最嚴重、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通過經濟振興促進環境整治,興修水利,綠化荒漠,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有效開發,對於保證中下遊地區水資源供應和防治洪澇災害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為我國未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隻有加快西部發展,使居於高山深穀者盡快從“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怪圈中走出,大江大河及中、下遊地區的長久安瀾才有保證。1998年發生的曆史上罕見的大洪水,使全國29個省、區、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人口2.23億人,直接經濟損失2642億元。滔天洪水給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敲響了警鍾!西部居於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上遊地區,是國家生態屏障之所在。因此,要走出單純用經濟規律認識西部大開發作用的桎梏,更多地運用生態規律去認識西部大開發的特殊意義,它關乎著全國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正所謂蔭及當地,澤被華夏。

(三)西部地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西部大開發給西部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機遇與挑戰總是相伴而生,相依而存。抓住機遇,就可以迎接挑戰;喪失機遇,機遇本身也會變成挑戰。

1.經濟全球化對西部大開發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主要是指世界範圍內各國和各地區經濟融合成一個係統,使得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可以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的曆史進程。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全球經濟市場化,這對西部大開發而言,具有雙重性。一是大大增加了西部的發展機遇。西北地區有可能利用邊境線長的地緣優勢,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有可能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利用國際國內多種資金、多種資源,通過歐亞大陸橋與中亞、西亞國家進行國際合作,從而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增強新的活力。另一方麵,經濟全球化又使西部地區麵臨西方資本主義強國在經濟、科技等方麵的強大壓力。以亞洲金融危機為轉折,世界經濟環境相當嚴峻。西部大開發麵臨的是外需拉動劇減、內需增長緩慢、通貨緊縮、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經濟背景。買方市場的初步形成,對於產品加工層次低、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的西部地區來說無疑是嚴峻的挑戰。由於西部地區的經濟布局計劃色彩濃厚,曆史包袱沉重,產品老化,機製僵化,因而在市場經濟中機製轉換難度較大,適應能力差,競爭能力弱。目前的競爭是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西部大開發要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要比東部的任務更為艱巨。

2.加入WTO對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挑戰

就總體而言,西部工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較多,資本密集型企業有一定的實力,而技術密集型企業較少,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則更少。加入WTO後,將會給勞動密集型企業如紡織企業帶來新的市場空間,獲得發展;資本密集型企業如冶金、石化企業如果加快技術改造步伐,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升級,也可以在市場競爭中分得一席之地;技術密集型企業如電子、通訊如能突出重點,也可以獲得發展。西部地區產業層次低,比較效益差;絕大多數省區工業總產值中的重工業比重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非國有經濟發展滯後,國有經濟步履艱難。這種經濟結構的缺陷,使加入WTO後的西部地區工業麵臨很大的挑戰。西部規模較小的汽車工業有可能成為衝擊和吞並的對象;西部石油化工企業則因為規模較小、品種較少而無法與國際上的大集團相比;西部傳統的建材工業將受到挑戰;電信公司將麵臨來自國外的巨大競爭;隨著國家允許外商進入商業領域,將會給西部地區的商業企業帶來大重組和大調整的局麵。

3.知識經濟對西部地區的挑戰

對西部地區而言,知識經濟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多方麵的負麵影響,弱化了西部地區原有的許多優勢,而強化了其劣勢,成為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全麵升級的障礙。第一,知識經濟的發展將大大降低自然資源在投入要素中的比重,使西部地區豐富的傳統資源產品優勢逐漸喪失。第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區域之間在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方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使西部地區在科技水平上與東部的差距日益拉大。第三,知識經濟的發展將加劇西部地區的失業問題。

總之,發展問題,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從公元10世紀末失去曆史高地到現在,重振漢唐雄風,再現西部輝煌,已成為西部人的千年夢想。高科技的發展與信息時代的來臨,為西部在落後中奮進、在奮進中發展、在發展中趕超、在趕超中崛起提供了強勁動力;中央政府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為西部騰飛和中國整體現代化指明了道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華文明已開始出現向西部回歸的曙光,西部麵臨著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能否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需要西部幹部群眾持續不懈的努力,也是對西部地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