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明湖居聽書(1 / 2)

入秋了,萬物都慢慢地靜下來了,湛藍的湖水躺在那兒一動不動,有如一麵大鏡子,把四周的景物都裝了進去。張知行坐在窗口,凝視著這一汪湖水,良久都沒有眨眼。一陣微風吹過,湖麵泛起陣陣漣漪,他這才緩過神來。忽然有人拍了拍他肩膀,道:“看什麼呢?這麼入迷?”張知行道:“孫師兄,這大明湖確實美極了,以後我若得閑,要常來濟南,多看看這大明湖。”孫亮安道:“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家的西園環境清幽,靜謐湖更是潔淨通透,是你自己不懂得欣賞。”張知行楞了一會,道:“我已經很久沒去過西園了,哎,算了。孫師兄,你懂得多,還是給我講講這大明湖吧。”孫亮安道:“嗯,有所謂‘大明湖水,天下無比’,大明湖的水由眾泉彙聚而成,水質清冽,天光雲影。周圍更是頗多景致,‘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她風景最好的寫照。”張知行道:“多讀書是好,不像我,隻能看看山山水水,卻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孫亮安道:“大明湖風景好,名勝多,那是挺難得的了,但有兩點卻真正值得我輩讀書人學習,一個是她的湖水‘恒雨不漲,久旱不涸’,君子要做到‘寵辱不驚,持之以恒’那是極難得的了,二是她身處繁華大都之內,卻麗質天成,不沾俗氣,所謂‘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寫的不正是這大明湖嘛?”張知行道:“師兄,雖然你常掉書包,但這幾句卻說著實還有幾分道理。”孫亮安道:“罷了,說了半天,這菜都涼了,來來,先幹上一杯,再嚐嚐菜,魯菜是八大菜係之一,別有一番風味。”張知行道:“師兄,你知道我很少喝酒,有所謂‘酒是穿腸藥,色是刮骨刀’,這兩樣東西我們練武之人能少碰就少碰。”孫亮安道:“是啊,你也有所謂,真是有樣學樣,我的武功就這樣了,我是無所謂。你看,這鯽魚做的又香又嫩,不用來下酒真是浪費。”張知行道:“誰說會浪費。”說罷,拿起一個饅頭,掰了開來,夾了塊魚肉塞了進去,便開始大嚼起來。孫亮安看來,苦笑兩聲,便開始自斟自飲。過得片刻,他還沒喝下兩杯酒,張知行已經狼吞虎咽般啃下去了四個大饅頭,桌上的菜也被他吃的七七八八了,他道:“明遇,別吃那麼快,沒人跟你搶。”張知行抹了抹嘴,道:“誰讓你喝酒了,我早就悟出了門道,凡是吃飯時喝酒的,那桌上的好菜基本上是吃不到的。再說,我吃多點也是應該的,等等要幹活的那個人可是我。”孫亮安道:“是,是,應該的。明遇啊,前麵我們談到大明湖,在大明湖中心有座亭子叫做曆下亭,當年杜甫曾經在那作過兩句詩: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現在這濟南城,確是風雲際會,來了不少江湖人物啊。”張知行道:“那也沒什麼,跟我們要辦的事沒多大關聯。”

孫亮安道:“你倒寬心,那個扶桑人坐在那兒好久了,你看得出他的來曆嗎?”張知行看了眼,那個扶桑人坐在西邊的一張桌子上,穿著寬袍,紮著黑色頭巾,腰間斜插著一把烏黑的長刀,眼睛始終是閉著的。張知行搖了搖頭,道:“他是別國人,我哪會知曉,不過也沒什麼,據我所知扶桑人都是這樣,小題大做,屁大的事都當真,沒事就喜歡裝模作樣。”孫亮安道:“也不全如你所說,有所謂‘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有時誠心之人是不該嘲弄的。”張知行道:“不跟你掉書包,快點吃,吃完該去辦正事了。”孫亮安還未答話,忽然鄰桌傳來‘啪’的一聲響,一直趴在那裏的老頭忽地坐直了身子,道:“列位客官,顧老頭開始說書了。”孫、張二人開始以為這隻是個醉漢,喝醉後趴在那睡覺,此時細看,但見這老頭青布長衫,頭上戴著書生巾,長的瘦骨嶙峋,坐的桌上除了一小碗酒和一碟醬菜外,別無他物。孫亮安看了張知行一眼,心想:張師弟鯽魚配饅頭吃,這老頭醬菜下酒,看來世上人物多有不同,並不總能以常理度之。顧老頭清了清嗓子,道:“列位,老夫行走江湖多年,也算是頗有見聞,就說那年。。。。”忽地客人裏有人叫道:“老頭,我看你也就是在那自吹自擂,什麼行走江湖多年,就你那弱不禁風的模樣,真到江湖上行走,不過幾天就送了你的老命,你不會是在編故事蒙我們的吧。”顧老頭笑道:“這位客官看到真準,老朽身子骨不算太結實,但老朽卻知道在這江湖上混最忌諱的就是不懂裝懂,若是硬要扮老江湖,要麼不知不覺中得罪他人,那麼就受人欺。”顧老頭喝了口酒,又道:“這裏就給大家講個扮老江湖被人騙的故事。唐代有個叫張祜的人,以俠客自詡,曾經作過一首詩:‘太行嶺上三尺雪,壯士懷中三尺鐵,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子別’。”聽到這,張知行心想:這詩倒也真有幾分豪氣。“一天晚上,他家來個穿著威猛,腰配利劍的人,手上提著包袱,鮮血一滴滴的流下來。那人進門就問:‘這是張俠士的居所嗎?’張祜忙道:‘是的’,那人道:‘我有一個仇人,找了他十年,今天終於被我得手裏。’他指著包袱說:‘這就是他的首級。’說完便向張祜要酒肉吃。張祜忙命人送上,那人大吃大喝一番之後道:‘聽聞先生重義氣,所以才特地相求先生,不知可以嗎?’張祜聽完,忙不迭的點頭。”“那人又道:‘離開這裏不遠住著一位義士,我受過他的大恩,您能不能借我十萬貫錢,讓我送去給他,這樣一來,我這輩子恩仇都報了,也就死無遺憾了。’張祜聽了,就讓家人把家裏值錢的東西都找來,全都送給了他。那人留下包袱就走了。可是過了好久,那人都還沒有回來,過了五更,張祜怕包袱中的人頭被人發現,便讓傭人拿去埋了,結果解開包袱,一看,嗯,列位看官,你們猜裏麵是什麼?”“肯定不是人頭。”有人喊道。“廢話,我猜是塊木頭,要不就是個鐵疙瘩。”“猜不出來,別賣關子了,快說吧,這是給你的賞錢。”說罷,有人丟了一小塊碎銀子到顧老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