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威克厥愛允濟:語出《尚書·胤政篇》。
②鄄(juàn):史載原作“甄”,《百戰奇法》原作者援引時因避諱宋仁宗嫌名(“禎”)而改“甄”為“鄄”。鄄,今山東鄄城北。
③河上:指黃河南岸之滄、德二州北界。
④田穰苴:春秋齊國人,本姓田,為大司馬,故又稱司馬穰苴,善於治軍,深通兵法。
⑤庶孽:即庶子,舊時指妾所生之子。
⑥莊賈:春秋齊國大夫,景公之寵臣。
⑦立表下漏:謂立標竿以測日影,設漏壺以記時間。表,古代測日影時所立的標竿;漏,古代記時用的漏壺。
⑧不佞:猶言“不才”,自謙之詞。
⑨援桴鼓:謂拿起鼓槌敲鼓。桴(?eū),鼓槌。
⑩軍正:軍中執法之官。
⑾持節:古代使者所拿作為憑證之物,節,符節。
⑿左駙:即車之左麵的夾車木。駙,通“輔”,夾車木。
⒀左驂:即左麵駕車的馬。驂(cān),一車駕三馬為驂。
⒁次舍:即宿營。次,古代行軍停駐一地謂之“次”。
⒂拊循:安撫,撫慰。拊,同“撫”。
⒃最比:謂尤其照顧到。最,尤其,極為;比,及,到。
⒄本篇史例出自《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15.賞戰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爭先登;白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則敵無不克焉。法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①
漢末大將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麗②之物,則悉以賞有功者。若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妄施,分毫不與。故能每戰必勝。③
【注釋】
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語出《三略·上略》。
②靡麗:謂華麗貴重。
③本篇史例出自《三國誌·魏書·武帝紀第一》裴鬆之注引《魏書》。
16.罰戰
凡戰,使士卒遇敵敢進而不敢退,退一寸者①,必懲之以重刑,故可以取勝也。法曰:“罰不遷列。”②
隋大將楊素③,禦戎嚴整,有犯軍令者,立斬之,無所寬貸。每將對敵,輒求人過失而斬之,多者百餘人,少者不下十數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對陣,先令三百人赴敵,陷陣則已,如不能陷陣而還者,無問多少,悉斬之。又令二三百人複進,還如向者。將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戰無不勝。④
【注釋】
①退一寸者:馬本及諸本均無“退”字,根據前後文義,疑脫,故補。
②罰不遷列:語出《司馬法·天子之義第二》。
③楊素:隋代名將。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字處道。士族出身。初事北周武帝,官至車騎大將軍。後從隋文帝滅陳作戰有功,官至上柱國,封越國公。他與晉王楊廣交厚,曾參予楊廣謀篡活動。楊廣即帝位後,改封其為楚國公,官至尚書令、司徒。
④本篇史例出自《隋書·楊素傳》。
17.主戰
凡戰①,若彼為客、我為主②,不可輕戰。為吾兵安,士卒顧家,當集人聚穀,保城備險,絕其糧道。彼挑戰不得,轉輸不至,候其困敝擊之,必勝。法曰:“自戰其地為散地。”③
《晉書》④:後魏武帝⑤,親征後燕慕容德⑥於鄴城⑦,前軍⑧大敗績。德又欲攻之,別駕韓?進曰:“古人先決勝廟堂⑨,然後攻戰。今魏不可⑩擊者四,燕不宜動者三。”德曰:“何故?”曰:“魏垂軍⑾遠入,利在野戰,一不可擊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擊也。前鋒既敗,後陣必固,三不可擊也。彼眾我寡,四不可擊也。官軍自戰其地,一不宜動。動而不勝⑿,眾心難固,二不宜動。城隍⒀未修,敵來無備,三不宜動。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溝高壘,以佚待勞。彼千裏饋糧,野無所掠,久則三軍靡費⒁,則士卒多斃,師老釁生,起而圖之,可以捷也。”德曰:“?別駕之言,真良、平⒂策也。”⒃
【注釋】
①凡戰:馬本及諸本皆作“凡敵”。從前後文義看,且對照下篇《客戰》起句,當為“凡戰”,故改。
②若彼為客、我為主:這裏所說的“主”與“客”,乃是中國古代常用的軍事術語,一般指在本國實施防禦作戰的軍隊為“主軍”,而深入敵國實施進攻作戰的軍隊為“客軍”。
③自戰其地為散地:語出《孫子兵法·九地篇》。所謂“散地”,是指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由於官兵思鄉戀土,易於逃散,故稱此種作戰地區為“散地”。
④《晉書》:馬本及諸本皆誤作《北史》,今據史校改。
⑤後魏武帝:即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⑥慕容德:十六國時期南燕國的建立者。鮮卑族,慕容垂之弟。慕容垂建立後燕,封他為範陽王。其後北魏攻占河北,後燕被截成南北兩部。慕容德率眾南遷至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南)稱王,後又東取廣固(今山東益都東北),占有今山東一帶稱帝立國,史稱“南燕”。
⑦鄴城:十六國時屬後燕地,位於今河南安陽東北。
⑧前軍:指北魏將領拓跋章所率進攻鄴城的前鋒部隊。
⑨廟堂:古代帝王祭祀和商議軍國大事的地方。出戰之前,必先議決於廟堂之上,然後出兵攻戰,因之又稱謀劃戰事為“廟算”。
⑩不可:馬本及諸本皆作“不宜”,既與下文四個“不可”不一致,又與史載原義不符,故據史校改。
⑾垂軍:史載原作“懸軍”,《百戰奇法》原作者因避諱宋太祖趙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玄”)而援引時改“懸”為“垂”。
⑿動而不勝:馬本脫“動”,今從唐本。
⒀城隍:即護城壕。
⒁靡費:耗費。
⒂良、平:指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陳平。
⒃本篇史例出自《晉書·慕容德記》。
18.客戰
凡戰,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深入。深入,則為主者不能勝也。謂客在重地①,主在散地②故耳。法曰:“深入則專。”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