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中道教勝地——華陽廟(化羊廟)(2 / 3)

華陽劇場:1986年草創華陽戲樓,經二十多年之風雨,至2007年已破爛不可使用,於是華陽廟理事會決定重建戲樓。當年三月啟工,六月畢工。重建的戲樓,鋼混結構,五間三層,下層設房間十個,中層除劇場外又設小房間兩處,並大通房兩處,供演職人員住宿。水電、衛生間齊備,並配有廚所、餐廳,可算一座完美的劇場。世人看去,高大雄偉,華麗新穎,目睹者無不讚美。劇場除華陽兩會使用外,其餘時間均向外開放,可供開60人的小型會議,集吃、住、遊樂、停車為一體,同時也是夏季避暑的好去處。劇場的興建為華陽廟增添了一處光彩的景點,有詩為證:

華陽戲樓兮,亦稱劇場。寬敞明亮兮,五百平方。

高大宏偉兮,五間三檔。鋼混結構兮,亙古首創。

美奐美侖兮,林中伏藏。西有牛首兮,渭水相映。

東南圭峰兮,仙橋月夜。鳳凰展翅兮,昂首翱翔。

夜棲戲樓兮,風鳴化羊。東南之美兮,福我龐光。

吾戶之最兮,光耀南崗。演繹古今兮,開化愚盲。

創建之功兮,華筆難詳。今賦此文兮,以誌流芳。

夫,月有圓缺,人有休咎,數有否泰,天有陰晴。華陽廟的發展曆程,也同樣在這一規律之道上走向今天,美好的明天靠我們開創,燦爛的明天向華陽廟招手。

華陽廟神明應驗

華陽廟殿堂林立,神象成群,天上神,地府神,還有人間供奉的吉祥喜神,般般俱有。華陽廟可稱百神廟,眾神皆為道教產物,故華陽廟是一道教活動場所。目前廟內共有大型神像55尊(含一尊白玉菩薩像),小型神像18尊。

青龍白虎:塑造在頭天門內,守護著華陽廟的安全,為全廟區的護法神。二天門供奉城隍、土地。城隍,神名,城隍二字始見於《周易》,又《禮記》載:“天子大蠟八祭之一,水庸居其七,水則隍也,庸則城也”。城隍始於周,初為防預外患使用之建築物,後為神。戶縣城隍廟記:“中國古代稱有水之城塹為池,無水之城塹為隍。為周禮蠟祭八神之一——水庸神,稱水則隍也,庸則城也,故城隍神由水庸神衍變而來。”意在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土地,神名,又稱後土,古帝王春秋二季祭天祭地,帝王祭中華大地,各地區祭各區之小地,故土地廟土地神到處皆有。山門供奉哼哈二將。《封神榜》一書載:鄭倫、陳奇,一將從鼻孔哼黃氣,一將從口哈黑氣,兩氣都能傷人。鄭倫隨蘇護歸周,伐紂戰死,陳奇被黃飛虎刺死,二將神封護法,故二將終年站立於山門兩邊,護衛著廟中心區的安全,保護著東嶽大帝的安全。

東嶽大帝:據《封神榜》一書載,東嶽大帝即黃飛虎,原是殷紂王朝的一位武官,鎮國武成王,因不滿紂王荒淫無道殘害臣民的行為,反出朝歌,投靠西歧,支助興周滅紂之成功,周封開國武成王,戰死,神封泰嶽神,變稱東嶽神。他生為忠義之士,死為至尊之神,主管陰曹地府,可稱冥王。道教認為,東嶽神以嚐善罰惡為標榜,德比天齊,道冠古今,故千百年來一直受人們膜拜著。東嶽大殿內中奉東嶽大帝聖像,東配享文昌帝君,西配享狀元楊礪。

楊礪(931—999),字汝礪,京兆戶縣龐光鎮楊家堡人,幼年在華陽廟辟館讀書。宋建隆元年(960)庚申科狀元,他為關中第一狀元,也是北宋第一狀元。死後宋真宗追封為兵部侍郎,著文集二十卷。邑人在華陽廟塑象紀念這一曆史名人,借以激勵後生。

文昌帝君:名張亞芝,東晉四川七曲山人,仕晉戰死,當地人立廟紀念。唐末曾封英顯王,元仁宗延佑三年封“輔文開化文昌帝君”。道教謂,玉帝命梓潼主管文昌府,司民間功名祿位事,故亦稱“梓潼帝君”。

十殿閻君:十殿閻君供奉在西廊房內。《封神榜》記載:太師聞仲在西歧打了敗仗,去東海金鏊島請來十家道人助陣。十家道人名曰:秦天君、董天君、袁天君、趙天君、金光聖母、白天君、姚天君、王天君和張天君。這十家道人各施其能,擺下十絕陣,名曰:天絕陣、地烈陣、風吼陣、寒冰陣、金光陣、化血陣、烈焰陣、落魄陣、紅水陣和紅沙陣。這十絕陣甚是厲害,法力不及之人進陣必死無疑。西歧在燃燈道人的指揮下,一個接一個破了十絕陣,十家道人也一個接一個死亡。薑子牙在封神台上封十家道人亡靈為十殿閻君。這十殿是: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忤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卞成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司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二殿至九殿各設十六個地獄,各殿根據一殿轉去的亡人生前善惡材料理論。善者,一直發往十殿,十殿根據善果大小輕重分別轉入仙道,貴人道、常人道;惡者,亦按惡積大小輪流在各殿受苦,這苦刑甚是厲害,解劇分身、拔舌挖眼、剝皮研磨、毒蟲叮咬、屎尿浸泡等等,128種刑罰受滿,發往十殿,分別轉入畜道、化生道,濕生道,更甚者打入阿鼻地獄,永久不得超生。幽冥間法網恢恢,古往今來陰司報應放過誰。這就是中國古代以神道設教,設立十殿閻君的神話傳說。

財神:封神榜書記,趙公明死後被封為財神。趙公明原籍陝西省周至縣趙代村人。昆侖山修道成功後,下山助紂伐周,路遇黑虎一隻,他手執鋼鞭,以法力降伏了黑虎,並以黑虎為坐騎,故稱其為黑虎,被薑子牙用法力處死,封為財神,統肖聲、曹寶、招財、進寶四小神。財神是喜福之神,很得民間崇拜,家家接財神,戶戶供財神,以求發財致富、求吉祥、求喜祈福。財神分為文神和武神,華陽廟供奉的武財神為黑虎趙公明,文財神即是西漢的陽城。西漢陽城為太守時,當地矮人很多,每年漢武帝要征一批矮人赴京城長安供他玩樂,陽城動本奏武帝取消了有侮矮人的取樂行為。當地人立廟紀念,以報其造福之德。中華大地人們心目中的財神很多,範蠡、劉海、魏征等。過去有人在某財神廟寫了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隻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下聯是:“不做半點事朝來拜晚來拜使我為難”。如此說來,神隻是人們的一種精神支柱,要想發家致富,唯有專研致富經,並付之實施為上策,別無他途。

魁星:是天上的一個星宿,也寫做奎星,二十八宿之一,是北鬥星前四顆星的總稱。魁星被塑成赤發藍麵骨瘦如柴的形象,右手執大紅筆,左手端鬥,單腳立於鼇頭之上,喻為“魁星點鬥,獨占鼇頭”,後被人們視為文運之神。舊時文人上京趕科,懷藏小魁星一尊,以期金榜題名,鼇頭獨占,今時將參加高考的生員或其父母亦有許多來魁星前祈禱。

鍾馗:毛主席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打鬼,借助鍾馗”。鍾馗,唐人,原籍陝西戶縣甘河人。才高八鬥,文不加點,科舉得中,主考韓愈點為狀元。殿試時,唐德宗以其貌醜為由,除去狀元名份,鍾馗怒碰金殿而死。冥府閻君見鍾馗相貌非凡,命在冥間捉鬼,馗道:“陽世惡鬼亦不少。”旋即,閻君命鍾馗往返於陰陽兩界,專捉害人之惡鬼。人們視鍾馗為驅魔之神,塑金身、懸畫像,以祈除魔保平安。

瘡癬娘娘:這是華陽廟獨有的一位女神仙。相傳千年前有一位渾身瘡癬又父母早亡的醜姑娘,全靠兄嫂養活,頗受其嫂虐待之苦,但她隻有忍受,經二十年的熬練,道行功滿,自己揭去渾身瘡癬,露出烏黑之發,潔白之膚,貌美如花,揭下的瘡癬全是閃光的金片,對兄嫂說:“這些金片全送給你們,作為養我之酬。”說完駕鶴而去。世人認為他是治皮膚之神仙,立廟紀念,以祈得到吉利、健康、美麗。

送子娘娘:亦稱送子菩薩,封神榜一書記。三霄娘娘在黃河陣戰死後,魂赴封神台前,薑子牙封她們姐妹三人主管血盆之事。華陽廟供奉著她們姐妹三人的塑像,名曰:送子娘娘,催生娘娘,褓生娘娘。中國民間流傳的送子神極多,有送子張仙、送子母、九子母等等,旨在標榜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繁衍孳生,壯大中華。千百年來華陽廟供奉的送子娘娘有求必應,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一直被人們虔誠地膜拜著。事成後,還願者絡繹不絕,燒香叩拜者蜂擁而至。遠至北京、新疆、江浙、上海、近臨廟區四周,求子還願者比比皆是,真是人有善意,神其有知而不福乎?

炎黃始祖:炎帝神農、黃帝軒轅,奠定中華,創立文明;海內海外,華人瞻仰;巍巍先哲,德垂東方;華陽立廟,永恒紀念;啟迪後昆,中華金光。

炎帝神農:生於陝西寶雞渭河南岸峪泉村,長於薑水之濱,故而姓薑。著有“神農草本經”,和黃帝共討天下不順者,統一南方各部落,使大中華得以統一。

黃帝:長於姬水而姓姬,居於軒轅之這丘,故取軒轅氏。軒轅修德政,撫萬民。戰敗蚩尤於涿鹿,各氏族諸侯歸順,鹹稱軒轅為天子,是為黃帝。東廊人文始祖殿內和炎黃二帝配享者有,嫘祖、燧人氏、後稷、魯班、夏禹、範蠡、蔡倫和倉頡等中華文明史之開創者。斯殿的創立,可謂華陽廟獨有,是附近華人瞻仰始祖的好去處。

華陽神位多多,蠶姑婆、聖母、王母、龍王大聖、福祿壽星、關聖帝君、菩薩羅漢、門神護法、吉神瘟神等等,無不供奉到位。自古遊魂歸泰岱,故華陽廟自古來就是戶縣、周至、鹹陽各地群眾祭祀先祖、供奉神明、觀光遊樂、爬山登高的最佳地。

華陽廟與化羊峪

華陽廟建於化羊峪口,為什麼叫化羊峪,傳說很多。一說古晉時有一個叫黃初平的人,幼小父母雙亡,全靠兄長養育,當他長至十五歲時,可做一些小活,於是他哥弄了幾隻羊讓他去放牧,開始時早出晚歸,幾年後羊群越來越大,小初平變長成大人,體力強壯,膽子也大了,將羊群越放越遠離家鄉,後來索性不回家了,趕上羊群飄泊。一日遇一位修道士,並朝夕相處,拜為師長,隨之學道。年複年,月複月,隻管修道之事,全然不理羊隻,羊群不知所蹤。二十年過去了,在家的哥哥已年近花甲,想起二十年失蹤的弟弟,出門找弟,翻山越嶺,爬坡涉水,來到化羊峪,總算找見了黃初平,久別重逢,難免淚珠成線,事後問弟:“你放羊出門,今已二十年之久,現在羊隻可能有成千上萬,羊在那裏呢?”黃初平順口而出:“羊在對麵山坡上吃草。”哥哥出門一看,對麵山坡上滿是大小不同的石頭,生氣的說“滿是石頭,那裏有羊?”這時的黃初平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黃初平了,他已練就高超的仙法,用手一指說:“那不是羊嗎?”隻見山坡上的石頭躍地而起,變成隻隻白羊。這是點石化羊的傳說之一,華陽廟就在化羊峪口,久而久之人們把華陽廟改為化羊廟;二說:華陽廟西有座牛頭山,因為孤立,上小下大,活象一金字,山下一寺院名曰金峰寺。牛頭山住一漢子,以殺牛為生,盈餘之錢全交一老婦人購買香燭,祭拜供奉山上之神仙,精誠所至,殺牛成仙,人稱之為牛頭祖師。金峰寺一僧人變成仙體,人稱為金峰祖師,一日、二祖師在峪中一巨石上玩棋。恰巧,峪外一小孩來此放羊,好奇的在一旁觀看,將羊係於一小樹下,好久二祖師玩棋不決勝敗,又過了許久,小孩頓覺饑餓,吃了二祖師身旁的兩顆仙桃,二祖師也覺疲勞,抬頭見身旁一小孩,問:“這一小童何幹?”童答:“放羊。”“羊在那裏。”“在那邊吃草。”說完回頭一看,都不見羊的蹤影,遍找不見,隻見係羊之繩和羊骨,肉體已化而不見,故名化羊峪。明景泰年,嘉靖年碑記稱化羊峪東嶽廟,曆代名人亦寫作華陽。推測清後,人們將峪和廟合寫作化羊廟,以省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