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華嚴宗祖庭——華嚴寺(1 / 3)

月波常順

華嚴寺,唐長安八大寺之一,華嚴宗祖庭,位於長安少陵原畔申店鄉四府村,覓少陵原依次有興國寺、興教寺,其西北少陵原有牛頭寺。華嚴寺西南是秀麗富饒的樊川,與少陵原相隔樊川對峙相望的有神禾原,神禾原畔與興教、興國、華嚴、牛頭相對峙的有觀音、洪福、禪經、法幢四寺,此八寺稱為唐樊川八大寺。

今華嚴寺內存二塔,一大一小,大者為杜順塔,小者為澄觀塔,即世人稱作華嚴五祖的初祖與四祖。華嚴五祖依次是法順(557—640)、智儼(602—668)、法藏(643—712)、澄觀(738—839)、宗密(780—841),因初祖與四祖靈骨塔均在華嚴寺,故人們崇華嚴寺為華嚴宗祖庭。法順,隋唐時期僧人,因俗姓杜,人們亦稱其為杜順和尚。他家住雍州萬年縣(今陝西長安),18歲時出家,拜因聖寺僧人道珍為師,深研華嚴經,後在終南山佛寺開講華嚴經,影響很大。唐太宗聞知後曾數次召杜順和尚入皇宮講解華嚴經,深得太宗皇帝賞識、崇敬,賜號“帝心”。他著有《華嚴五教止觀》《觀嚴法界觀門》等,因他在其著作中第一次將“華嚴”放在“一乘圓教”的重要地位,為華嚴宗的創始奠定了基礎。以後的智儼、法藏、澄觀、宗密,都是學識過人,見解非凡,著作頗多,在創立、發展華嚴宗經論方麵起過重要作用的人。華嚴宗創立後,不斷有國外僧人來華拜師學法,學成後傳出國外。這裏有僧道褳傳人日本,新羅僧義相傳人高麗,至今日本、高麗的華嚴宗還流傳於世,故他們尊華嚴寺為華嚴宗的祖庭。近年來,為了保護杜順塔與澄觀塔免遭滑坡之危,日本國東大寺捐贈13.3萬元人民幣用於寺院維修。

古時,華嚴寺附近的生態與現在隻有幹巴巴一道褐色的少陵原是不同的。那時,距華嚴寺最近的村莊叫朱博莊,關於這點《陝西通誌》有準確的記載:“朱坡,去村祠三裏朱博丞相故裏也,在華嚴寺北,倚少陵原,下瞰樊川。”到了唐代朱博莊稱做朱坡。唐代詩人杜牧曾從瓜州村老宅遷居朱坡。我們從他的許多詩中都可找到昔日華嚴寺周圍的一些境況。試看杜牧在《朱坡》一詩中所畫的一幅秋景圖吧,“倚川紅葉嶺,連寺綠楊堤,遍野翹霜鶴,澄潭舞錦雞,驚濤堆萬岫,舸急轉千溪,眉點萱芽嫩、風條柳幄迷……”在其西北毗連的有周回七裏的皇陂,羅隱在其《皇陂》詩中曰:“皇陂瀲灩深複深,陂西下北聊登臨,垂柳風清弄翠帶,鯉魚日暖跳黃金……”而沿少陵原崖坡一帶,杜牧在其《朱坡絕句三首》其二中雲:“煙深蒼巷唱樵兒,花落寒輕倦客歸。藤岸竹州相掩映,滿地春雨辟鳥鵜飛。”到了宋代,華嚴寺周圍環境也還十分清幽避靜,張禮在《遊城南記》中記述了這兒的景致:“下閣,至澄襟院(杜順塔東)院引北岩泉水,架竹落庭,注石盆中,瑩徹可挹,使人不覺頓忘俗意……”在澄襟院以東元醫所居處所“泉聲冷冷,竹蔭相接,圃中植花,洞穴岩間架閣,地上茂林修竹,與之隱映,真有幽勝之趣。”到了明時,這兒已難與昔日相比,明趙嶇函在其遊記《遊城南》中曰:“上華嚴寺,丹碧凋殘,《記》謂有澄襟院,有東閣,有元醫之居,引水架閣,頗極幽勝,今獨斷崖敗壁而已……”引文中的《記》指宋張禮《遊城南記》。據趙嶇函文中記,昔時華嚴寺有五座塔,這時隻有兩塔了,這兩座塔就是現在的杜順塔與澄觀塔,且都是經過重修的,當時杜順塔“下有杜順禪師,而杜順和尚碑,不知何故已流落於長安開佛寺中了。”趙嶇函看到的杜順塔重修過,很可能,是元至正年間那次修葺。至清乾隆年間,塔後土崖崩塌,殿宇窯洞全部被毀,僅存兩塔於崖上。這樣荒涼的景況一直延續到民國18年(1929)朱子橋來陝賑災時,才同康寄遙等居土修葺了兩塔,並建起三間簡易佛殿,至“文化大革命”,又被拆毀。

1986年,清涼國師塔麵川的西南崖塄傾斜情況十分危急,在上報政府文管部門同意後,由政府撥款對清涼國師塔搶救拆遷重建,從原地向後移址10米多。在拆遷過程中,發現塔中藏有鎏金銅佛像一尊,工藝極其精美,石函一個,中放經卷,因年代久遠已毀,玉瓶一個,瓶內藏有舍利。這些珍貴文物已由文管部門珍藏。

最近一個時期筆者曾看到一些寫華嚴寺的文章,稱華嚴寺是窯洞佛寺,一直未有殿宇,筆者以為這是不足信的。不錯,華嚴寺因背靠少陵原有掘挖窯洞之便,且現在仍有窯洞,但絕不能因寺有窯洞就認為其為窯洞佛寺。關於華嚴寺,雖然資料比較短缺,但我們從唐代至今的一些詩中,完全可以看出對於當時寺院殿宇的描寫,如唐代詩人孟郊的《登華嚴寺樓望終南山贈林校書兄弟》中曰:“地脊亞為崖,聳出冥冥中,樓根插迥雲,殿翼翔危空……”明趙嶇函在遊賞了華嚴寺之後寫詩曰:“……法堂東閣半沉寂,讀罷殘碑坐日斜。”宋代名相寇準的《遊華嚴寺詩》曰:“層樓望盡樊川景,恨不憑欄煙雨中。”從中都可看出華嚴寺的殿宇情況。

邊走邊想著這座著名古刹的滄桑曆史,不知不覺已來到少陵原坡下。我從長安師範操場圍牆與長師附小院牆中的夾道走去,沿推土機推成的寬寬的土路蜿蜒而上,至塔北,麵西南有幾孔窯洞,寺西北的窯洞前麵掛一紅布橫幅,上寫:“恢複華嚴,振興宗風”。由於逢會,居士阿婆甚多,進進出出,煞是熱鬧。我以前曾去過該寺,住持明圓法師一見我,十分客氣地將我讓進窯洞裏邊,向我介紹華嚴寺興建情況,及未來興修大雄寶殿及新建華嚴寺的設計圖紙。華嚴寺於1997年被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現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寺院共占地麵積23.94畝,住僧5人,有房5間,其中3間為佛殿,兩間為灶房,位於二塔西北。由於這兒地勢高,眼下井水不夠吃。1992年日本國東大寺捐資13.3萬元人民幣用以支持修葺華嚴寺。這項工程主要包括踏步道路和護坡,共鋪設踏步道路108米,砌壘護坡142平方米。……在百忙中,寺院住持陪我去南邊5間佛殿參觀,後又拜謁了杜順塔與澄觀塔。兩塔東邊至崖,推土機已推平,目前空蕩蕩的。住持向我說,春節那幾天落了一場小雪,他未在,回來後發現杜順塔基有被掘挖的土坑,但盜竊文物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