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紀社會和文化發生巨大變革的情況下,人同自然以及社會的相互關係問題,人在曆史過程和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問題,人對自身以及未來的關係問題,都尖銳地以其特殊的曆史形式表現出來。麵臨這些對於人類命運具有深刻意義的現實問題,現代哲學做出了極其強烈地反應。它們力圖用自己的概念、範疇和方法論原則把這些問題揭示出來,並設想解決之。它們的理論宗旨是要向現代社會中的人表明,“人類的未來取決於人們自己的決定和行動。我們的明天如何,這取決於人們的剛毅和決定,取決於人們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怎樣利用他們已有的手段和能力,取決於人們的獨立自主精神和自覺的能動性。”
(171)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以其獨特的理論姿態加入了現代哲學的行列。從根本上講,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就是關於人與曆史的學說,或者是關於人的主體性及其解放的哲學。它要求用消滅對立一方的主觀辯證法來解決主觀與客觀、本體論和人類學、理論與實踐、自由與必然的傳統對立,解決具體和抽象、個別和一般、人的主觀決定和曆史的客觀進程、人類的創造性和曆史發展的規律性之間的對抗。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一種文化決定論或者主觀決定論,與之相應的是它關於人的解放的文化革命學說。同現代的主觀主義哲學相一致,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也從現代資本主義中人的異化現實出發,要求確立人的主體創造原則、揭示和規定人建立世界的主觀形式和準則。它始終不渝的哲學世界觀就是,人的社會應該是由自我立法來構成的自主的社會。正確的認識和行動並不是來自無曆史主體記載的進化規律,而是來自人的實踐。正是人的主觀創造給予了世界本身所沒有的意義和價值。一句話,這個世界是人所創造的。正因為如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才充分肯定青年馬克思的人本學思想,才把異化學說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同時反對庸俗馬克恩主義的經濟決定論或物質決定論,甚而自然辯證法和唯物反映論。正因為如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才要求把人的主觀性和主體創造原則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把社會心理學或“微觀社會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的輔助科學;同時用德國古典準心主義以及現代的主觀主義哲學重新解釋和“完善”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和科學技術革命引起的深刻變化中,充分顯示出社會發展進程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關係的矛盾化和複雜化,顯示出入必須主動幹預自己的生存環境的極端必要性。對此,作為時代精神的哲學必須確立社會曆史發展中人的主觀作用及其規律,找出入的自主和積極創造的條件和基礎,以求實現人有目的地支配曆史的進程,並使之服從於人的精神解放和社會解放的宗旨,這些都清楚地反映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意圖中。它不僅研究人與客觀環境及其生存原則之間的關係,而且也探討人的意識能動性,心理活動機製、意誌機能和倫理道德理想。它不僅要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的非人性和物化現實,、而且要找到一條擺脫現代人類的困境的出路。從一種主觀辯證法的基本立場出發,,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把人的 主體性和人類的解放直接聯係起來,把主觀意識的變化作為社會變革的真正前提,擯棄一切形式的決定論或宿命論,擯棄一切自然的本體論和客觀辯證法。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以總體性範疇為背景,堅持主體和客體、思維和存在以及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堅持人的主觀活動的創造性和無所不包,.把一協活動和存在都歸結為文化現象j把現代人的困境歸咎於文化的墮落和病態,西方馬克恩主義者認為,既然文化是人類的主觀創造物和生存的唯一環境,那麼隻有在文化的活動中才能找到人的意誌的體現和人的異化的源頭。他們所講的曆史總體性及其辯證法,實際上就是文化總體性及其辯證法,麗他們所講的文化總體牲及其辯證法,最終不過是人的主觀意識的創造活動。這樣,在他們的文化哲學或文化批判理論的建樹過程中,打上了主觀主義和意誌主義的烙印。
在今天資本主義文明危機愈發深化的背景下,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大多是由原來的小資產階級激進立場轉向對馬克思主義的好感。在他們看來,馬克思主義是對他們的道德義憤的一種理論表述。是對他們的人道主義理想的最好概括。他們的思想觀念大多受到德國古典哲學和現代主觀主義哲學的熏陶,大多受到現代西方盛行的,“文化危機”理論和文化批判理論,的影響。他們的文化哲學實則是一種人本學,正是這種唯心主義的人本學使他們的觀點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烏托邦色彩;他們對現代資本主義的文明進行了較深刻的批判,指出科學技術成了支配-人的異己力量,把“技術理性”和,“大眾文化”作為現代人類災難的來源,但他們同時也陷入了虛無主義的立場。這種對現代文明的否定態度,以及對一切現存東西的全麵否定使他們遍離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從而與尼采、齊美樂、斯賓格勒和維貝爾等人的文化批判理論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