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國家喪亂,黎民塗炭。當時有首民謠說:“打破筒(童),潑了菜(蔡),便是人間好世界。”可見宋人對以蔡京為首的奸賊已是恨之入骨。
@@父子爭風潦倒而亡
蔡京在徽宗一朝,曾三次拜相,黨羽遍布朝野,是實實在在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他最後卻輸在了自己兒子手上。
蔡攸聰慧過人,深得徽宗喜愛。一天,徽宗做了一副對聯的下聯:“相公公相子”,蔡攸立即答道:“人主主人翁”。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1),在蔡京的推薦下,蔡攸在京都裁造院任中監。宋徽宗當時是端王。那時蔡攸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看出趙佶將要榮登大寶。於是他算準了朝臣們退朝的時辰,他也那時出來,以便與端王相遇。
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見一個比自己略長幾歲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馬拱手立在一邊,謙恭有禮,觀之可親。端王就問左右仆隸,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說:“是蔡承旨的兒子。”趙佶便在心中暗記其人。
元符三年(1100)哲宗駕崩,徽宗登基即位。崇寧三年(1104),徽宗賜蔡攸進士出身,拜為秘書郎,以直秘閣、集賢殿修撰編修《國朝會要》,兩年內又升至樞密直學士。蔡京入相後,再加蔡攸為龍圖閣學士兼侍讀,詳定《大城圖誌》,修《大典》,提舉秘書省兩街道錄院、禮製局。當時定書修典的官僚百餘人,多為史館、服文館、集賢院的俊才博學之人,而隻有蔡攸胸無點墨,春遊晚歸圖以大臣之子的身份領袖其間。政和五年(1115),徽宗初置宣和殿,又任其為宣和殿大學士,改為淮康軍節度使。
蔡攸精通音律。他常和“六賊”之一的王黼一起在宮中服侍徽宗開曲宴。兩人換上短衫窄袴的戲服,臉上塗五彩之色,雜在倡優侏儒中間講一些市井上的野話,給徽宗取樂。他也善於迎合徽宗的癖好,挑選美女,訓練歌妓,盛筵連日,歌舞達旦,曲意迎歡,蠱惑徽宗。他還常常帶徽宗微服出宮,逛秦樓楚館,眠花宿柳,一時寵信百倍,勝過其父。
童貫討伐燕山時,蔡攸為副宣撫使,蔡攸認為討燕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入朝奏帝時,他見二美嬪伺侍徽宗兩側。他指而請徽宗說:“微臣討燕成功,請賜給美嬪”。徽宗笑之不責。後涿州(今湖北涿州市)郭藥師率部八千投降宋軍,蔡攸一舉收複涿、易(今河北淶源、淶水兩縣)二州,因他降服有功,進為少傅,又擢升為少師,封英國公,還領樞密院,又進太保,遷封燕。
蔡攸最初與父親蔡京的關係十分融洽。他知道蔡京好比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樹,蔭庇蔡家幾百口人。徽宗一度欲罷蔡京相位,先除去蔡京的黨羽劉昺、劉煥等人,又指令禦史中丞王安中彈劾蔡京。蔡攸聽說此事,立刻跑到徽宗那裏百般懇求,徽宗終於改變初衷。但後來二人為爭奪權勢而互相傾軋,加之一些人從中挑撥,於是父子失和,反目為仇。
因為父子反目,而徽宗又時刻離不開這父子倆,便另賜宅第給蔡攸。有一次蔡攸到蔡京那裏去,正好有客人在座。蔡攸進屋後突然握住父親的手作出診脈狀,說脈勢舒緩,可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蔡京回答沒有。蔡攸走後,客人感到很蹊蹺。蔡京說:這小子想說我有病,好罷我的官。果然不久以後,宋徽宗在朝野的控告和蔡攸的不斷奏請下,解除了蔡京的相印。
1125年,宋欽宗繼位,金兵不斷襲擊邊境,北宋亡國在即。軍民要求嚴懲利己誤國的蔡京等六賊。京師太學生陳東等聯名上書要求“請誅六賊,以謝天下”。諫官又極力揭發蔡京的罪惡。因念及蔡京是朝廷舊臣,自己也剛剛繼位,欽宗隻是下令將他流放到儋州(今海南省)。蔡京在赴海南途中,所到之處,人們聽說是蔡京來了,商人都不肯將食物賣給他,官吏也不準他走大路,老百姓則跟在後麵一路痛罵。行至潭州,蔡京感歎說:“京失人心,何至於此。”在城南的東明寺內,蔡京反思自己一生的功過事非,也感到有些懊悔,於是在牆上寫下一首絕命詞。這首詞寫道:
八十一年往世,四千裏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隻因貪戀此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幾天後,蔡京便一命歸西。
蔡京死後沒有棺木,隻好以當時人常用的“太師青”布裹屍,埋進專門收葬貧病、無家可歸者的漏澤園中,千萬錢財喪失殆盡,給自己留下的是千古罵名。
蔡攸的結局還不如父親蔡京。當金兵逼近都城時,徽宗急忙把帝位傳給兒子欽宗,然後帶著蔡攸一起逃到南方,還都後,蔡攸被貶永州。這時蔡京道死潭州,論者說其罪不減乃父,燕山之役禍及宗社,驕奢淫逸載籍所無,應當流放到海島。欽宗將他貶置萬安軍,不久又派人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