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昭死後,阻礙太宗傳子的唯一障礙就是廷美。於是,趙普又與太宗一同構陷廷美,以達到皇位隻傳太宗兒子的目的。
此時,趙普的宿敵盧多遜也任宰相。趙普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於是他便誣陷盧與廷美密謀篡位。
太宗心中又驚又喜,終於找到除掉廷美的理由了。但口裏卻說:“兄終弟及,原有金匱遺言,但我現在身體還強壯,廷美怎麼這樣性急!朕待多遜也算不薄,難道他還不知足,一定想讓廷美為帝麼?不然我就把帝位傳給廷美吧!”
見太宗這樣說,善察人主之心且深思遠慮的趙普便勸道:“傳位於弟之事,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太宗心中滿意,不禁稱是。
於是,太宗下詔斥責盧多遜不忠,降其為兵部尚書。過了一天,又將盧多遜下於獄中,並逮捕趙白、閻密、王繼勳、樊德明等人。趙白等一一服罪,趙普又讓盧多遜對簿,盧多遜無法抵賴。太宗召文武集議朝堂。群臣根據旨意最後決定,廷美勒歸私第,子德恭、德隆等仍稱皇侄,皇侄女嫁韓崇業,去公主和駙馬名號。盧多遜被發配崖州(今海南三亞市崖城鎮),即日出京。雍熙二年(985),盧多遜病死於流放地。
除掉盧多遜,趙普惡氣已消,但廷美尚在京師,一旦死灰複燃,豈能放過自己!雖覺愧對廷美,但此時的趙普已是騎虎難下。為了保全自身和子孫的身家性命,他也顧不了許多,幹脆索性徹底整垮廷美,如此一來,太宗可無爭位之憂,且子孫有繼位之便,不論現在或將來,他們都會念及自己曾獻策出力。北宋文官的衣、官帽、腰帶主意已定,趙普便暗中唆使開封府李符上言:廷美未肯悔過,反多怨謗,請遷居邊郡,免生他變。於是,太宗一道嚴旨下,降廷美為涪陵縣公,安置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妻楚國夫人張氏,剝奪國封。隨後又命崇儀使閻彥進知房州,禦史袁廓通判州事,各賜白金三百兩,令他們監視廷美,不得有誤。廷美到了房州,行動不得自由,第二年便抑鬱而死,時年僅38歲。
廷美被貶後不久,趙普第二次被罷相,降為武勝軍節度使。趙普這次罷相的原因,史書中沒有記載,但筆者推測,一定與趙普陷害廷美有關。俗語說,“疏不間親”,再說,把自己陷入皇親內部事務的人又有幾個能得到好下場的?加之趙普的心狠手辣也確實令太宗吃驚。這樣看來,趙普的罷相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諫言三入相府致仕而終
宋初,“燕雲十六州”一直被遼人占據。太祖、太宗兩代君主都將此視為心病。經過幾年的治理,太宗於雍熙三年(986)下令攻伐遼朝。戰爭開始後,宋軍捷報頻傳,朝野齊賀。而時任武勝軍節度使的趙普卻上書反對這場戰爭。他認為,如果繼續打下去的話,百姓遭殃不說,宋朝也一定會失敗。但此時太宗屢接捷報,更加堅定了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決心,並沒有理會趙普的勸諫。然而,後來戰爭的結果被趙普不幸言中了——宋軍慘敗。至此,太宗不禁暗暗佩服趙普的預見性。端拱元年(988)趙普從任所入朝時,太宗便拍著他的後背,讓他留在京城。隨後,便有詔授趙普為太保兼侍中,呂蒙正同平章事。呂蒙正趙普此時已是第三次入相。襄王的表請雖和趙普勸太宗傳子不傳弟有直接關係,但太宗自有他的打算。他想重用呂蒙正,又恐其資望尚淺,難令群臣信服和擁護,所以特地讓趙普扶助他一段時間。
當時,樞密副使趙昌言與胡旦、翟穎等朋黨勾結。趙普察知趙、胡私情,同呂蒙正聯名奏請將其依法處罰。太宗準奏。鄭州團練使侯莫、陳利用憑幻術得到太宗的喜歡,二人驕恣不法,居處穿戴,竟效仿皇帝。趙普列舉其十條罪狀,請求處斬。太宗將他們發配到商州(今陝西商洛市)。趙普上書,堅持將其處死。太宗不得已,隻好命將其誅殺。
趙普知太宗是為安置呂蒙正才讓他入相,所以不願久任。淳化元年(990),趙普上表辭職,太宗不允。直到他第三次上表,太宗才將其出為西京留守,仍授太保兼中書令。到西京留守的詔命下來,趙普還是再三上表辭讓,太宗就傳出一道手諭,召他見麵。
趙普捧著手諭痛哭起來,隨即入朝對答。太宗賜坐左側。趙普多談及國家之事,太宗連連點頭。約過了一個時辰,趙普才退了出來。將要出都,太宗親至趙普府第,與其握手敘別。
淳化三年(992),趙普因自己年邁多病,讓留守通判劉昌言奉表到京,請求辭官。太宗派中使前來撫問,授趙普太師之銜,封魏國公,給以宰相的俸祿,並讓他病好之後,再來朝拜。趙普感激涕零,支撐著又去辦公,以圖報效。當年七月,趙普因病去世,享年71歲。
太宗聞此噩耗,“淒愴之懷,不能自已”,因此廢朝五日。又追贈趙普為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諡忠獻,並親自撰寫了神道碑以紀念他。
據《宋史》載:“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趙普曾對太宗說過:“臣有《論語》一部,半部佐太祖平定天下,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後人因稱趙普為“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