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搜索結果:1376561條

最大招牌:《將進酒》

招牌搜索結果:42400條

名言嘉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榮譽稱號:詩仙

影響力星級:★★★★

[人物檔案]

姓名: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出生:公元701年11月6日

逝世:公元762年10月22日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

出生地: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附近)

逝世地:安徽當塗

主要身份:詩人

主要功過:將中國浪漫主義詩歌推向頂峰

主要著作:《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有《李太白文集》

[人物生平]

李白出生在西域,巴爾克什湖南岸的碎葉,在他的童年時代遷居到綿州(今四川江油縣)。李白的父親叫李客,是個大商人,因此李白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李白天資聰穎,“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5歲的李白決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了他遊曆名山大川的經曆。在此期間,他寫下了《渡荊門送別》、《望廬山瀑布》、《登金陵鳳凰台》等千古名篇。李白此次遊曆先後曆時十六年,足跡遍於現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山西等地。在遊曆太原時結識了後來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正當李白遊曆會稽時,唐玄宗召李白進京。該年秋,玄宗在金鑾殿召見李白,命為“待詔翰林”。天寶三年,李白難以忍受官場的腐敗向皇帝請辭“還山”。這一年,李白和杜甫相識並引為知己。大寶四年,李白又開始了他遊曆大江南北的行程。在此期間,李白在濟南郡的紫極宮正式接受“道箴”,成為一名道士。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唐,李白避亂於廬山。公元756年,李白接受永王李磷的招募,進入永王的幕府。但永王在和其兄李亨的帝位爭奪中失敗,李白因為參與永王的幕府被流放夜郎。唐肅宗乾元二年,李白在赴流放地的途中遇赦,他喜出望外,寫下了《早發白帝城》。晚年的李白貧病交加,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他來到當塗投奔縣令李陽冰。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逝於當塗,享年61歲。

[影響力評述]

有人說,唐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這基因已經深入我們的血液和骨髓,成為我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這基因是由許多偉大的詩人寫就的。在這些偉大詩人之中的最偉大者,應當就是李白。可以肯定地說,當一個人聽到“唐詩”這兩個字時,他腦海中湧上的第一個名字必然是李白。李白,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而能誦讀幾首李白的詩,也已經是每一個中國人之所以稱為“中國人”的理由。每一個中國人,在他剛剛牙牙學語的時候,他的父母拿來對他進行啟蒙教育的歌謠,十有八九是李白的《靜夜思》。而當他進入小學,他的老師拿來激勵他刻苦學習的第一個典故,則最有可能是“鐵柞磨成針”的故事。當我們躊躇滿誌的時候,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吟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詩句;當我們苦悶獨飲的時候,我們會自然地想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甚至當我們憤而辭職的時候,我們恐怕也會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來安慰自己和為自己找到開脫的借口。這就是李白,無所不在的李白。因為漢語是我們須臾不可離身的,而李白是漢語的一個組成成分,所以李白也是和我們須臾不可分離的。

李白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名滿天下。在20歲時,他以文章謁見益州長史蘇頲,蘇頲對他的文章大加讚賞:“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與相如比肩也。”在當時所有的詩人中,最能認識到李白的永恒價值並與之惺惺相惜的人,就是中國詩壇的另一位巨人杜甫。他評價李白的詩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他甚至在與李白的唱和詩中都不避譽辭:“昔年有狂客,號爾滴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握,流傳必絕倫。”事實證明,杜甫是李白詩最早和最出色的鑒賞者。在後世,人們往往把李杜並稱,他們二人也成為唐代詩歌巔峰上的“雙璧”。比他們稍微晚一些的文學家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李白是無愧於這樣的讚譽的。

李白主要是作為一個詩人銘記在中國曆史上的。但他作為一個社會活動家同樣亦有可圈可點之處。李白因為詩名,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在那裏,他作為玄宗的幫閑文人,也是玄宗身邊炙手可熱的人物。由於他通曉西域文字,於是就有了“李白醉草退蠻書”的故事。他甚至趁著酒興,讓高力士這樣的權臣為他磨墨脫靴。但李白畢竟不能適應官場中爾虞我詐的風氣,終於忍不住向玄宗遞交了辭呈,重又開始他漫遊山河的生涯。李白是性情中人,他對朋友可以說是古道熱腸。李白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但祖上給他留下的大量家產都被他布施掉了,給了那些落魄的朋友們,以至於他到了晚年變得身無分文,隻能投奔自己的族叔李陽冰。曾和李白同遊的一位朋友叫吳指南,在遊曆過程中病死了。李白為他守屍,即使老虎來了李白都不曾離開。李白暫時將吳指南埋在湖邊,後又重新起出,將他正式埋葬在鄂城。這樣忠勇之人,即使在武林之中,又能有幾個呢?